我国“小班化教育”实验的方向
本文选题:小班化教育 + 教育实验 ; 参考:《教育科学研究》2012年11期
【摘要】:正2005年,笔者在《教育科学研究》上发表《小班化:想说爱你不容易》一文,文章不是想质疑小班化教育,也不是反对小班化教育实验,而是想提醒小班化教育的实验者和推进者,应充分考虑小班化教育的产生背景、核心问题、解决方案、东西方
[Abstract]:In 2005, the author published "small Class: it's not easy to Love you" in Educ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The article is not to question small class education, nor is it to oppose the experiment of small class education. It is to remind the experimenters and promoters of the small class education that the background, the core problems, the solutions, the East and the West should be fully considered.
【作者单位】: 南京市教学研究室;
【分类号】:G4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峥;俞峻;;南京市小班化教育大事记[J];江苏教育研究;2009年24期
2 薛国凤;关于中美两国小班化教育研究的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3 周文海;杨林国;;教育名城建设之路上的南京小班化教育[J];江苏教育研究;2009年24期
4 杨国学;小班化教育实验浅谈[J];教育探索;2000年04期
5 郑立达;试论小班化教育的教学评价方法[J];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08期
6 迟艳杰;对沈阳实施小班化教育的比较性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1年12期
7 夏峰;;走向全纳、精致与个别化[J];上海教育;2007年08期
8 余姚市教育局课题组;葛云中;郑汉良;;经济较发达地区逐步推进小班化教育的战略思考——以浙江省余姚市为例[J];浙江教育科学;2010年04期
9 和学新;小班化教育的理性思索[J];辽宁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10 李鹤霞;小班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河南教育;200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内蒙古传美教育课题组;张岩静;;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报告[A];中国德育的重大改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十年报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五卷)][C];1998年
2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内蒙古课题组;张岩静;;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报告[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三卷)[C];1994年
3 王剑;周谷平;;陈鹤琴教育实验思想与实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易红郡;;赫尔巴特的教育实验思想及实践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李玉文;;论教育实验对学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作用及其限度和趋势[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曾继耘;;科学主义思潮影响西方教育实验发展的历史分析及其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郭戈;;李廉方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考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的决定[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二卷)[C];1993年
9 李秉德;;《李廉方教育思想研究》序[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王逢贤;;专家鉴定意见[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三卷)[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冬怀 记者 于洪全;西岗区小班化教育成果在全市示范[N];大连日报;2009年
2 通讯员 黄永生;《马鞍山市小班化教育的方略与实践范式研究》通过鉴定[N];马鞍山日报;2011年
3 罗树庚;小班化教育 我们在实践[N];中国教师报;2007年
4 宗谷;专家眼中的“小班化”[N];温州日报;2006年
5 城区北石槽小学校长 李会红;“小班化教育”——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N];长治日报;2005年
6 江芸涵邋实习生 肖笛;成都17所学校启动小班化教育[N];四川日报;2007年
7 张雪郡 本报记者 俞莹;“小班化”:贵阳教育新亮点[N];贵阳日报;2005年
8 董蓓菲;反思小班化教育 深层次问题凸现[N];亚太经济时报;2001年
9 顾佳怡;小班化教育已成南京市民择校新取向[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10 顾佳怡 任松筠;同行关注南京小班化教育试验[N];新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夏惠贤;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伍红林;合作教育研究中两类主体间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方安;论教师培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罗德红;教育学与心理学基础关系的探寻[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戴军;教育理论研究的后现代思维倾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赵可云;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莉颖;双语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胡靖;走向交往实践[D];苏州大学;2010年
9 李高峰;生命与死亡的双重变奏:国际视野下的生命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媛;美国小班化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庞红卫;小班化教育的历史考察与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3 钟昱;美国小班化教育探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班化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5 汤燕;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班级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先保;小班化教育中的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黄宏才;小班化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薇;小班额条件下的个性化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鲍枫;小班中情感教育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大春;小班化教学:成因与对策[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885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988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