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英才教育与国家发展——突破我国英才教育的认识误区与政策障碍
本文选题:英才教育 + 英才儿童 ; 参考:《教育研究》2012年11期
【摘要】:英才是国家战略性资源,是人力资源中最稀缺的资源,发展英才教育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英才教育与教育公平政策并不冲突,反而是实现人的充分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英才教育有一定发展,但与许多国家相比依然比较落后,要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走出有关英才教育的认识误区,完善英才教育政策与立法,制定多样性的英才儿童选拔标准并在全国范围内对于英才儿童进行系统甄选,建立健全英才教育体系和英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并提高英才教育研究的质量,为英才教育提供坚实的人力支持和智力支持。
[Abstract]:Talent is a national strategic resource and the scarcest resource in human resources. Developing the education of talents is a strategic choice to improv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a country. There is no conflict between the education of talents and the policy of education equity, but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realize the full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and to promote education equity. Although there has been some development in the education of talents in 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ompared with many countries, it is still relatively backward. In order to solve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we must go out of the misunderstanding about the education of the talented, and perfect the policies and legislation of the education of the talented. To establish the criteria for the selection of children of excellence of diversity and to systematically select children of excellence throughout the country,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educational system and training model of talents, to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of teachers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 of talents, To provide solid human and intellectual support for the education of talented people.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研究”(课题批准号:AFA110001) 北京师范大学“985工程”资助项目“英才教育与国家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贺淑曼;中国超常人才教育的发展、困惑及改革[J];中国人才;2003年03期
2 张铁道;王凯;戴婧晶;台峰;;国外英才教育考察报告[J];基础教育参考;2008年09期
3 褚宏启;杨海燕;;教育公平的原则及其政策含义[J];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4 褚宏启;;论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J];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5 张英伯;李建华;;英才教育之忧——英才教育的国际比较与数学课程[J];数学教育学报;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富良;“以德治国”方略的鲜明时代内涵[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张富良;论邓小平的独立自主外交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杨金刚;走出民主观念的五大误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4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5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夏玲,徐静;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创新——试论邓小平理论是发展的理论[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金怡顺;永保党的群众路线的政治优势[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8 王孝哲;;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9 王强;;中国法治化的动力模式及其必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方徽聪,黄学文;切实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建设[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志敏;;新中国走向世界的历程和经验[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梁宏;;发挥统一战线的功能优势,巩固党的执政基础[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朱文鸿;;构建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行政问责机制[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吕晓明;;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权力制约权力机制[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5 柯利;;邓小平的实践哲学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启示[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6 曹姣星;;中共历代领导集体社会管理思想的历史演进[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余焯和;;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及其优劣点分析[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杨林;李敏;陈玉新;;大学生要做创建安定、和谐校园的模范[A];北京市高教学会保卫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7年
9 刘熙瑞;;从共产党宣言到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0年——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9年
10 吴刚;;关于北京市东城区“胡同民主现象”的调查与思考[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0年——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道铭;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林丹;基于城乡协调发展的征地补偿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贺琳凯;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5 敬然;政府分权下大学自主的实现[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博;脱贫经济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强;金融与GDP增长[D];吉林大学;2011年
8 蒋馨岚;传统与超越: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价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邱楷;我国地方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激励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杨宏波;胡锦涛人才思想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李斌;哲学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傅小兵;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姬鹏超;儒家政治伦理思想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影响与启示[D];湘潭大学;2010年
5 于云云;服务型政府背景下制度防腐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魏奇;浅析人的全面发展与当代中国教育[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杨美;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淑贞;毛泽东人民观的反思与启迪[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景少素;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杨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炜;;论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学习方式的转变[J];图书与情报;2007年06期
2 钟奇峰;;新加坡的精英教育制度[J];国际资料信息;2007年03期
3 卢乃桂,许庆豫;我国90年代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4期
4 关颖婧;袁军堂;;法国大学校的精英教育及其启示[J];江西教育;2006年09期
5 褚宏启;;教育制度改革与城乡教育一体化——打破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的制度瓶颈[J];教育研究;2010年11期
6 牛先锋;;社会公平的多重内涵及其政策意义[J];理论探讨;2006年05期
7 刘尧;中国教育科学研究的反思与改造述评[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09期
8 翁文艳;教育公平的多元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03期
9 褚宏启;;地方政府教育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与教育问责制度的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03期
10 袁震东;教育公平与英才教育——数学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大问题[J];数学教学;2003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俊;加强管理 宏观调控——国外政府发展教育途径比较[J];上海教育;2004年19期
2 吴晗;;英才教育与教育机会公平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1期
3 郑礼;;英才教育探析[J];教育评论;1987年03期
4 陈建吉,林相标;实践中的尴尬与冲突──英才教育与素质教育题解[J];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07期
5 张兵,李力;实施素质教育中出现的几种模糊认识的思考[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S1期
6 ;韩国教改一瞥[J];现代教育技术;2003年01期
7 王建华;要重视大众教育问题——兼与吕型伟老师商榷[J];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01期
8 杨光富;韩国2002年教育改革的三大热点[J];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03期
9 李亚玲;张英伯;;数学英才教育的国际比较[J];数学教育学报;2011年02期
10 李水英,周金其;关于“英才教育”十六年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吴玉厚;王宝金;王素君;曹传明;;国际国内教育新理念的研究[A];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02年立项研究课题论文集[C];2003年
2 敢峰;;要实现教育思想的时代超越(提纲)——再谈“愿天下子女都成才”[A];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会刊[C];2007年
3 李水山;;韩国家庭教育课外辅导补习负担及其对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黄育云;刘屹;;科学发展观与教育科学发展[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曲铁华;梁清;;略论蔡元培的科学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郭亚林;大部分学校反应积极整改认真[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2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郑功成;中国跨入民生时代[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何在发;英才教育及特点[N];湖南日报;2001年
4 薛雅芬;朝鲜的音乐英才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朱敬梅;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应并行[N];中国改革报;2005年
6 记者 任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委公开曝光学校乱收费[N];中国改革报;2006年
7 许红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通报中央部属高校收费标准[N];经济日报;2007年
8 记者 任春;大部分学校承认国家发改委曝光属实[N];中国改革报;2006年
9 记者 罗晖;教育乱收费再次成为价格举报热点[N];科技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赵小雅;为“两基”攻坚提供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N];中国教育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原青林;“教育活化石”的考释[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单春艳;俄罗斯教育发展对其国家竞争力影响之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
3 赵丽;跨国办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石长林;中国教师政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建伟;试析斯腾伯格的英才教育观[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湘祁;美国女子成才障碍研究的现状与趋势[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小娟;教师领导教育:美国教师教育新趋势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群;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教育”的新趋势[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平丽;英国绅士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郭海鹰;“以扶助教育为己任”[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军;对我国教育机会均等的现状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8 盛德海;关于基层教育局体、卫、艺、国防教育管理模式的探讨[D];吉林大学;2005年
9 孙智明;免费义务教育实施路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燕;关于“知沟”和“数字鸿沟”现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0484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048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