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接受心理的优化策略
本文选题:接受心理 + 优化策略 ; 参考:《教育评论》2012年05期
【摘要】:了解教育接受心理活动的普遍联系性,即能动受动性、协调互动性、递进发展性、实践活动性、信息加工性,是优化教育接受心理的基础。以受教育者为对象,优化教育接受心理,主要应从校园环境、教育者、教学理念等入手。需要优化学习环境、宿舍环境、社交环境;教育者应认同教师角色,悦纳教师职业;拥有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以及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教学内容应注意学科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合;教学过程要在体验中主动学习;师生关系要在互动中共同成长。
[Abstract]:Understanding the universal connection of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of educational reception, that is, active and active, coordinated and interactive, progressive development, practical activity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s the basis of optimizing educational reception psychology. Taking the educatee as the object and optimizing the acceptance psychology of education, we should start with the campus environment, educators, teaching ideas and so on. We need to optimize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dormitory environment, social environment; educators should identify with the role of teachers, accept teachers' profession; have harmonious educational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and a stable and positive state of mind of education. The teaching conten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ubject world and the life world; the teaching process should be actively studied in the experie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should grow together in the interaction.
【作者单位】: 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大学校园软文化建设视域中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批准文号2012SJBFDY052 南京邮电大学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接受心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批准文号JG05511JX57 南京邮电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规划项目“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宿舍心理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批准文号XC212019
【分类号】:G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卢凤菊;;接受心理规律在道德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玢;道德教育应注重激发道德需要[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董仙兰;论形体操教学过程中学习主体的接受[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7期
3 陈力丹;引导道德舆论:呼唤公众的内在良知[J];当代传播;1997年06期
4 胡燕;;档案学理论研究的新视角——公众档案接受问题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6年02期
5 曾秀兰;;以人为本视野中高校德育的困境与超越[J];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6 曹俊军;;论教师幸福的追寻[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7 吴佩杰;论主体性道德素质教育模式的构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8 卢义忠;;接受美学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02期
9 白先同,郭志峰;主体性德育模式试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10 冯建军;论道德与道德教育范型的嬗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仁;德育价值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范树成;德育过程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郭凤志;德育文化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傅鹤鸣;论法律的合法性[D];复旦大学;2005年
5 房文翠;法学教育价值研究[D];吉林大学;2003年
6 刘同君;守法的伦理学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黔敏;德育学科课程:从理念到运行[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蔡苔芬;教育与温馨家庭的营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毕红梅;全球化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慕君;阅读教学对话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建亚;道德变迁与学校道德教育改革[D];浙江大学;2002年
2 傅红;新世纪高校素质教育以德为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覃幼凌;网络道德:问题与出路[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崔婷婷;论大众传播的道德教育功能[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陈德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个体道德建构[D];延边大学;2003年
6 陈鹤玲;道德生活中的感性和理性[D];扬州大学;2003年
7 苗慧;大学“两课”教育主体接受障碍原因分析[D];苏州大学;2003年
8 张胜芳;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梁纯生;论道德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海威;学分制条件下的大学生主体性德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汪凤炎;;“德”的含义及其对当代中国德育的启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3期
2 汪凤炎;;荣耻心产生的心理机制及其教育意义[J];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都亚京;宋晓丽;曹会云;;高职高专院校网络课程资源优化策略研究[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01期
2 都亚京;张敏;李黎;;高职高专院校网络课程资源优化策略研究现状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07期
3 吴鹏泽;;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传播效果优化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4 任伟;;基于评价的命题资源配置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1年35期
5 ;《江苏教育研究》2011·6A要目[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18期
6 翁晖亮;;心理不健康的人应该去哪里[J];大众心理学;2003年11期
7 马伟;孟宝艳;;“失宠”心态的成因、危害及调适[J];青苹果;2004年07期
8 姚锦秀;梅武成;郑定达;项甜美;沈陈庚;;面向大学生学习生活需求的校园网络社区构建方法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宋京晶;;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方式及心理教育效果的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曹立人;邱宏;;大学生学习策略的现状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杨雪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方法探讨[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金红霞;;不同时期青少年儿童心理门诊资料对照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袁红梅;王小凤;罗匡;;咨询师博客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6 蔡联吉;;用系统脱敏治疗法对学生严重心理问题的干预[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海门市教育局教研室 施伟;有效备课的优化策略[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2 蒋夫尔;新疆构建五级心理教育网[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记者 谢苗枫 通讯员 王嘉 方婕;上QQ与专家聊难言之隐[N];南方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朱浩;用专业敲响孩子们的心弦[N];江苏法制报;2008年
5 记者 宋世益;俄别斯兰市学校重新开学,,家长陪同听课[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6 杨沫;高校将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N];太原日报;2011年
7 记者 焦新;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了“硬指标”[N];中国教育报;2011年
8 兰州交通大学 张玉成;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N];甘肃日报;2011年
9 周一海 广西医科大学主任医师;让大学生远离精神障碍[N];大众科技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徐莹波 通讯员 袁波;青少年心理健康引人关注[N];桂林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宇;北方高校教学楼适应性改造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唐夏芸;我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化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马学飞;论青年接受心理的变化及对策[D];郑州大学;2003年
3 潘振娅;影响家校合作的家长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许建华;上海市B区劳技中心教育资源优化的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惠云;大学生自尊、社会支持与资助方式偏好性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6 刘春燕;基于交互电子白板的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夏西文;我国义务教育公共支出公平性分析及优化策略[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谢美清;江西省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现状、需求与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809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080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