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视域下的“对话”本体论
[Abstract]:Dialogue is a key word i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and dialogue teaching has become a universal value demand of contemporary teaching reform. Only by breaking through the limitation of methodology understanding and grasping the meaning of dialogu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ntology can we better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From the ontological point of view, dialogue is a way of human existence, dialogue is a kind of attitude towards life, and dialogue is a form of human culture.
【作者单位】: 徐州工程学院;
【分类号】:G42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怀超;意义与诠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2 彭启福;西方诠释学诠释重心的转换及其合理走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陈立新;阐扬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基本视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刘新学;;心理学量化研究范式的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王善超;论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的本质的三个论断[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赵光武;哲学解释学的解释理论与复杂性探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季国清;权力话语政治经济学和中国式的知识生产[J];北方论丛;2001年01期
8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9 阎光才;教育过程中知识的公共性与教育实践——兼批激进建构主义的教育观和课程观[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10 张天宝;试论教育对话及其基本特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何明星;《管锥编》诠释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5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赵卫国;海德格尔的时间性与时——间性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张德昭;内在价值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李小博;科学修辞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9 魏天无;九十年代诗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迎年;海德格尔存在论差异中的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革新;返回存在之源[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华章琳;论伽达默尔超越相对主义的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艾战胜;波普尔理解理论的理解[D];中南大学;2002年
5 李云飞;“解释学境遇”的本体论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王际兵;刘震云小说的寓言景观[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徐振轩;海德格尔存在论技术观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8 龙佳红;论译者风格的显形[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自雄;试论文本阐释规范的再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马咏梅;中学文学审美性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启福;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与我国教育理念的转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张增田,靳玉乐;论解释学视域中的课程实施[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3 康丽颖;;教师教育研究的实践意蕴——布迪厄实践理论对我国教师教育研究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4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5 张天宝;试论教育对话及其基本特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6 刘生全;;论教育场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1期
7 王洪才;论教育学的三重视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孙利天;21世纪哲学:体验的时代?[J];长白学刊;2001年02期
9 朱国华;场域与实践:略论布迪厄的主要概念工具(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陈荟;“迷失”的教育话语[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沈晓敏;对话教学的意义和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春花;;春风化雨,花香四溢[J];文教资料;2011年22期
2 孙琳;;论交往的教学论价值——基于教学哲学的视角[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4期
3 李娟;;对话生命:知识的应然走向[J];现代教育论丛;2011年03期
4 陈振航;;自由·教育·意识形态——简论本体论语境中教育的目的与手段[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王芳;;“生存”还是“发展”——教育学文本中“To Be”含义的重新解读[J];复旦教育论坛;2011年04期
6 刘庆昌;;教学论的哲学内涵——用思想的方式探寻教学本体、追寻教学理想[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4期
7 马庆发;;作为教育科学方法的释义学(中)[J];外国教育资料;1998年01期
8 曲铁华;牛海彬;;基于人性角度的教育实然发展与应然追求的价值冲突与平衡[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李长吉;徐德华;;教学研究的起点:人的存在方式[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4期
10 李文英;王薇;;比较教育相对主义研究范式的基本主张及特征论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顾春;;陆象山教育哲学的本体论思想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顾春;;试论陆九渊教育哲学与禅宗关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冯晓林;;儒家教育学说的逻辑起点试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顾春;;陆九渊教育哲学之心性论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黄明喜;;程颐与朱熹理学教育思想三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于建福;;孙中山中庸教育哲学思想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尹筱莉;;科学教育研究方法论及其反思[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应建庆;叶晓璐;;批判意识与解放教育学——从弗莱雷“意识化”概念看提问式教育的革命力量[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8)[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吴慧泉;张博眼里的对话教育[N];中国教师报;2003年
2 安娜;用量子思维认识世界[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安桂清;于对话中共享真理的盛宴[N];中华读书报;2006年
4 李林霞;面对面交流 心与心沟通[N];山西日报;2006年
5 万伟;对话:一种新的教学精神[N];中国教师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蒋建华;基础教育改革需要什么样的哲学头脑[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本报通讯员;共同愿景引领教师成长[N];济南日报;2009年
8 李春青;生本课堂让孩子爱上学习[N];淄博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利平;本体存在与视域融合[D];西南大学;2009年
2 郭娅;元教育史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卢建筠;教育思维方式转向之透视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熊和平;课程与生活[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桂春;激进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政涛;教育生活中的表演[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孙霄兵;受教育权主体范式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雄波;知识表示在教学领域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宋丽萍;论教学理解——本体论视角[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3 曹国芳;对话教育中教师权威的消解和重建[D];扬州大学;2009年
4 舒艳;当代对话教育理论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郭建清;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解释学理解[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6 卫建勋;熊十力教育哲学思想探微[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孙磊;论教育爱[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宇晓;教学民主的哲学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春凤;教学生成的哲学观照[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八一;方法的背后—教育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理解[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638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263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