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学理论的反科学倾向及其根源
[Abstract]:The anti-scientific tendency of contemporary teaching theory is shown as follows: narrow understanding of the humanism of education, refusal to recognize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science, copying postmodern thought in dogmatic manner, demanding to give up the teaching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Overinterpret constructivism and negate the possibility of learning scientific knowledge. The basic reason of the anti-scientific tendency of contemporary teaching theory is that it has a vague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ction of modern school education and does not insist on the standpoint of school education. Scientific knowledge is always the core content of modern teaching. The teaching of losing scientific knowledge is not modern teaching, let alone post-modern teaching, but an improved ancient teaching.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分类号】:G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钟启泉;;中国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2 徐玉珍;科技教育与人文精神[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4期
3 张勤,h对`;学校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J];思想·理论·教育;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雪;;杜威的认识论对“二元论”的“克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尹小敏;;对话理论视野下学生课堂话语权的构建原则[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梁占歌;张振华;;建构主义思想对体育教育的启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杨汉麟;李贤智;杨佳;;余家菊留英时期的教育活动与思想述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陶志洁;建构英语教学中新的师生角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赵闯;;高校体育课教学分组的建构主义设计与试验[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 鲁捷;;透视4R理论在中职体育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价值[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杨汉麟;李贤智;杨佳;;余家菊留英时期的教育活动与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陈爱民;刘宁宁;;后现代课程观的审视与反思[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刘名;;高职《商务谈判》课程教学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浅析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的建设[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张立华;;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其现实选择[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3 段会冬;;从农村城镇化看农村教育的目标定位问题[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我读《民主主义与教育》[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陈辉;;浅谈艺术教育中的以人为本[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6 舒志定;;马克思教育思想的人文特质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吴安春;;西方“德性论”哲学视野中的创造观及其教育价值——兼论西方“德性论”哲学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李劲松;;杜威教育目的观中的民主思想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李学;容中逵;;论教育目的的生成性——基于杜威与怀特海的比较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高迎爽;;社会人的和谐发展——杜威教育思想的一种解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萍;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与特征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吕云涛;学校教育中不当惩罚问题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本富;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罗珍资;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曲盛男;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探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王泓砚;辽宁高职旅游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问题及成因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斯源;大学生生命教育探索[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司雯萍;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乡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启示[D];苏州大学;2010年
9 王燕萍;开放性课堂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殷少萍;“3+2”分段制学生德育工作凸显层次化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旭东;论教学理论的重建[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2 徐继存;论教学理论反思及其现实意义——兼论新世纪教学理论研究者的使命[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07期
3 徐继存,罗儒国;教学理论应用辨正[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17期
4 罗儒国,李峻;教学理论应用引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7期
5 罗新兵,罗增儒;案例教学:谋求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协同提升[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5年02期
6 王坦;论国外教学理论之科学借鉴[J];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03期
7 罗儒国;;教学理论应用的文化学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04期
8 万星;;优质教学——国外教学理论的新理念[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02期
9 徐继存;;西方课程与教学理论中国化的方法论考察[J];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Z1期
10 王中男;贺巍巍;;乱花渐欲迷人眼——试论教学理论面临的困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吴元训;;皮亚杰教学理论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张希希;;论活动教学理论的历史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王映学;;教学理论与教案设计探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廖尕;;教学理论的革新对探究式音乐教学的几点启示[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李莉;;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学理论探索与实践[A];制冷空调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绍兴文理学院教育学院 李乾明;教学理论要讲中国气派[N];光明日报;2014年
2 冯财年;教学理论框架探究[N];伊犁日报(汉);2009年
3 高翔;行走在尝试路上的开拓者[N];中国教师报;2010年
4 高艳;让低年级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N];黔西南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路书红;教学理论建设的方法论比较[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杨丽;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教学理论批判及另一种发展的可能[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志文;范式转变与理论构建[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儒国;教学理论应用的模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赵殿森;探寻教学理论原创[D];哈尔滨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令永;求索与萌动[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师晓楠;美国杜曼闪卡教学理论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5 薛国凤;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6 韦正;问题教学理论中“解决问题”环节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7 芦琨;“结构—定向”教学理论在跳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胡懿;交往教学理论在中职应用文教学中的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蔡寅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中国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杨化玉;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高职院校专业技能课教学评价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977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297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