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我国城乡教育纵向关系的内涵、历史变迁与未来发展

发布时间:2019-03-15 21:19
【摘要】:城乡教育关系是指政府在对待和处理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问题时所做出的一种制度安排。从纵向上来看,城乡教育关系指城乡教育体系分别是如何设置的,农村教育体系与城市教育体系在纵向上存在什么关系。我国城乡教育纵向关系大致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各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并从整体上呈现出一定的发展趋势:国家在教育供给当中的作用逐渐增强;教育资源向农村的等级式流动以及学生流动的复杂性不断增强。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is a kind of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made by the government when it treats and deals with the problems of rural education and urban education. Longitudin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refers to how the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al systems are set up, and what is the ver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ural educational system and the urban educational system. The ver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in China has roughly experienced four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each stage ha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presents a certain trend of development as a whole: the role of the state in the education supply is gradually enhanced; The level flow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to the countryside and the complexity of student mobility are increasing.
【作者单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研究”(课题批准号:12JJD880014)研究成果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郭建如;国家—社会视角下的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教育政治学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2 吴霓;试述中国古代私学类型的历史演变[J];江西教育科研;1995年06期

3 郝锦花,王先明;论20世纪初叶中国乡间私塾的文化地位[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谈儒强;;教化之基 养正之所 贤才之薮——以清末以降合肥地区私塾教育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张静;;论清代蒙学教育目的的双重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3 梁修才;;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为新农村建设服务[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2期

4 韦兆钧;;邓小平“两手抓”理论对新农村建设的方法论意义[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5 叶泽滨;;促进农村教师想发展·能发展·会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6期

6 从光梅;;建国60年来高校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7 李驰;;试论农村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刘敏华;中师教育50年回顾[J];保定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9 王全乐;论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的确立和发展[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10 方流芳;中国法学教育观察[J];比较法研究;199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文利;刘强;;中国高等教育财政六十年概览:历史演变、现状和未来[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变革时代的教育改革与教育研究:责任与未来”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2 王海英;;农村小规模学校“存废”之辩——兼谈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价值坚守[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姜荣华;;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农民选择与农民认同[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严春华;;从碑志文看中唐时期的私学与家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李玉非;;建国初期学习苏联教育经验的回顾与反思[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谈儒强;;对“文革”前十年间中学课程改革的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李玉非;;新中国创办工农速成中学始末[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朱晓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高等教育经验教训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韩清瑞;姚加惠;;建国初私立高校转为公立高校的必然性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董节英;;建国初期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菁;农村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江依妮;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权;当代中国公立高校内部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臧兴兵;生源地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祝志芬;中国义务教育福利制度的发展及其完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张礼永;教育建设的第三条道路[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巍;宋代童蒙阶段的行为规范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夏伟;广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非学历培训的研究与对策[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苏兆斌;大庆油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郑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政策的嬗变与评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薛小雷;近代以来中国学前教育向外国学习的历史与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平华;我国高考科目设置模式的优选、优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何万仲;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动因分析及历史反思[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石菊虹;专业发展视角下的学校班主任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周春菊;晚清广西乡土社会中的少数民族士绅[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丁凌;建国初期的政治社会化研究(1949年—1956年)[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蓉;中国县级政府教育财政预算行为:一个案例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2 周飞舟;谁为农村教育买单?——税费改革和“以县为主”的教育体制改革[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3 李伦娥,郭卫兵;靠调整学校布局提高效益──从桂东现象看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之路(二)[J];湖南教育;1999年02期

4 郭建如;我国民办教育发展背景、发展特征、发展机制及问题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5 王铭铭;教育空间的现代性与民间观念——闽台三村初等教育的历史轨迹[J];社会学研究;1999年06期

6 田正平,杨晓;辛亥革命与中国教育近代化[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民初广东教育改革中的中西文化冲突[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历史上的今天[J];篮球俱乐部;2007年01期

2 ;历史上的今天[J];篮球俱乐部;2007年03期

3 ;历史上的今天 2月[J];篮球俱乐部;2007年02期

4 ;历史上的今天(4月)[J];篮球俱乐部;2007年04期

5 乔松灵,唐定兴;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与调适[J];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2期

6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与外延[J];辽宁教育研究;1998年04期

7 王勇;英汉词义的对应关系浅析[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8 雷军杰;浅析“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科学内涵[J];洛阳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9 马文奎;关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几点认识[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10 李伟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1世纪初的发展战略[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国璋;;浅论“足健法”或称“足道”内涵的研究和应用[A];经典荟萃——纪念建国六十周年中华反射疗法优秀论文选编[C];2009年

2 宋开山;赵云升;金伦;;定向运动与素质教育的关系[A];2001年全国定向运动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赵捚;;浅议“天癸”[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医古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刘秋萍;;浅谈如何正确认识绿色食品的内涵[A];2008年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于婧;肖辉;;加快城乡一体化 推进武汉城市圈发展[A];生态文明中的土地问题研究[C];2008年

6 李玉春;;关于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现状的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玉春;;关于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现状的分析[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乔卫芳;支光辉;;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的编制研究[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9 桂小丹;;国内外生态补偿政策研究综述[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10 李海燕;韩萍;;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发展探究[A];编辑学报(2009年增刊)[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姚远(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所副教授);中国人口的历史变迁及普查[N];北京日报;2000年

2 记者 蔡朝阳 通讯员 田向阳 王昕 朱卫平 陈俊才 熊国春 曹先明 卢峰 杨体锋 王义功;梦里水乡别样情[N];湖北日报;2009年

3 魏华林;保险功能的历史变迁[N];中国保险报;2003年

4 ;古城像塔样层层叠压展现历史变迁[N];科技日报;2002年

5 高振发邋李建成 李文亮;从僻远小山村走来[N];河北日报;2007年

6 记者 李江涛;北大宣布:校园拆迁严守文保法规[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7 欧阳湘;广州发展目标定位的历史变迁[N];广州日报;2004年

8 通讯员  吴剑平 记者  殷学兵;百万字家庭档案见证三十年历史变迁[N];南京日报;2006年

9 李磊;汉唐历史变迁中的社会与国家关系[N];社会科学报;2004年

10 隋笑飞;在历史变迁中触摸幸福[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云生;河南回族社会历史变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王彦章;公共领域的审美经验[D];山东大学;2007年

3 可欣;论隐私权[D];吉林大学;2007年

4 郭文;俄国近代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龙娟;美国环境文学中的环境正义主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周勇;中国政府绩效审计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韩永胜;中国现代教育小说概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仲秀英;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宋志强;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10 何善蒙;魏晋情论[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隋丽霞;新课程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周继红;从法律解释的内涵论我国法律解释体制[D];安徽大学;2005年

3 陈宏;岳阳城市历史文化的形成及其近代变迁[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汤红兵;湘鄂西红色文化的形成及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章伟坤;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趋势与特征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杨丽敏;当代我国公民教育实施的思考[D];吉林大学;2007年

7 张长绵;论形成权的内涵[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8 李新芸;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9 李静;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生成与性质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10 肖爱萍;跨文化视角中中英颜色词的对比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409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4409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6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