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的“他者”意识及其提升
[Abstract]:Teachers' consciousness of "other"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teachers' respect and understanding of students' differences and externalities as the main body of teaching practice,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freedom and individuation. Awakening and promoting teachers' consciousness of "other" makes it possible to construct teachers' moral subjects, students' free and personalized develop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ncerned. The formation and promotion of teachers' consciousness of "other" should at least consider the following aspects: reflecting on the crisis of self-power consciousness, examining the value of students'"other" nature, realizing the implication of "meeting" ethics, and emphasizing the practice of communicating with the "other".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分类号】:G451.1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庆斌;勒维纳斯的他者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国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主体性缺憾及范式问题[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吴致远;后现代语境中的技术与技术哲学[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陈泉生,郑艺群;法学研究范式变革之我见[J];当代法学;2005年01期
4 罗三桂;后现代主义对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05年03期
5 张祥云;人文知识视野中的教育探询[J];复旦教育论坛;2004年06期
6 刘介民;翻译与解构翻译的认知——读《德里达的解构翻译理论初探》[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张盾;马克思与鲍得里亚:两种不同宗旨的理论生产过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钟玲;论批判教育学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基础及对我国教育研究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03期
9 李永全;;反者道之动(2本)——后现代主义思潮与教育[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10 杜以芬;浅谈福柯对传统认识论的批判——知识与社会权力的控制[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平;后现代背景下行政法的范式转型——迈向反思型行政法[D];吉林大学;2004年
2 周宁;独白的心理学与对话的心理学——心理学的两种话语形态[D];吉林大学;2004年
3 吴苑华;评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D];苏州大学;2004年
4 刘丹鹤;赛博空间与网际互动——从网络技术到人的生活世界[D];复旦大学;2004年
5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6 申仁洪;论教育科学:教育研究科学取向及其在中国的合理性建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林丹;王阳明哲学的现象学解读[D];北京大学;2005年
8 郑崇选;镜中之舞[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刘金库;“南画北渡”:梁清标的书画鉴藏综合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10 王成兵;当代认同危机的人学探索[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欢;后现代语境中的西方女性主义与中国女性写作[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芳;建筑形式中的隐喻[D];郑州大学;2004年
3 王忠;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创造力理论究[D];东南大学;2004年
4 张文娜;可能和必需[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天英;“局外人”不是“荒诞人”[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吴永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营企业主价值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颖;关锦鹏女性电影文本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8 欧阳林舟;课堂教学话语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宁晓江;建筑的后现代语境[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10 尹建军;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非理性再认识[D];郑州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刚;张荣艳;;形而上学的当代转向——从“本体论”到“伦理学”[J];东岳论丛;2006年06期
2 张文喜;他者问题:切入人的社会性的通道[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3 衣俊卿;;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范式转换及其启示[J];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4 王树人;关于主体、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思考[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谢地坤;从道德的“至善”到道德的“底限”——读阿多诺《道德哲学的问题》[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徐鹤然;勒维纳斯哲学思想综述[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程金生;现代哲学对本体论的批判及其意义[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李荣;;马克思实践观的他者向度及其当代超越性解读[J];齐鲁学刊;2006年02期
9 俞吾金;差异性、偶然性和个体性——未来哲学的新的聚焦点[J];求是学刊;2001年05期
10 孙正聿;当代人类的生存困境与新世纪哲学的理论自觉[J];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育球;;主体性教育的三重性:主体性·主体间性·他者性——后形而上学主体性教育内涵的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4期
2 伍正翔;;幸福的他者性与为了幸福的教育[J];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10期
3 杨素萍;;自我的认知与他者的建构——全球化之下的中国比较教育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4 林宣龙;;同一→异化→回归:教育现象的历史沉思、现实审视和未来展望[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31期
5 余小茅;;论我国的课程愿景[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23期
6 孙丽华;教师之爱的付出与回报[J];教育艺术;2003年02期
7 马多秀;;教师的教育机智及其生成——马克斯·范梅南的现象学教育学思想的解读[J];江苏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8 王兆坤;;解读教学智慧——教育生态学的视角[J];衡水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王元臣;;范梅南教育现象学的伦理蕴含[J];泰山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樊豫陇;;教育机智的深层导向[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柳士彬;遮蔽与澄明[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455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445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