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师学习观对新课改之影响
[Abstract]:Under different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people will form a unique belief system and guide their own social practice. Belief is the personality tendency that people believe in the correctness of a certain point of view and dominate their own actions, and it is the unity of knowledge, emotion and will. Unlike knowledge, beliefs are often regarded by holders as subjective and self-evident and do not need to be verified. So some letters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谢翌;马云鹏;;教师信念的形成与变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2 王慧霞;;国外关于教师信念问题的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5期
3 林一钢;;教师信念研究述评[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儒德;宗敏;刘治刚;;论学生学习观的结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郭书法;;教师信念相关因素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刘晓兰;;浅谈高职高专英语教师信念与英语教学改革[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薄乐;;高师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结构与自我完善途径[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5 张莹;王淑娟;;职前化学教师教学信念的调查研究[J];化学教育;2011年02期
6 丰明明;沈伟杰;;教师信念——教师教学之路的启明灯[J];法制与社会;2010年20期
7 李霞;;信念、态度、行为:教师文化建构的三个维度[J];教师教育研究;2012年03期
8 徐红;;高职英语教师的教学信念和课堂实践的调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17期
9 熊宜勤;陈承;张锦华;;认识论信念研究述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张莹;;农村化学教师教学信念的质化研究[J];化学教育;2012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红霞;教学工程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琰;大学生认识信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魏薇;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小洋;中学生个人认识论的特点及与自我提问、创造性思维的关系[D];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方明军;大学教师隐性激励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宋德云;教师教学决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黄瑾;农民城的教师[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蓉晖;幼儿园教师课程决策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陈静静;教师实践性知识及其生成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杨豫晖;数学教师教学决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明伟;小学英语教师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珊珊;高中英语教师认知视角下的语法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艳;高中英语教师语法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苗立新;物理师范生教学信念的特征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翟健岚;学生教师见习间期教师信念的变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郝安利;幼儿教师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关系之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韩利红;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教学信念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郭迎新;徐州地区大学生学习观、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策略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杜慧慧;职前教师教学知识信念的考察[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章乐;高中生物理学习观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辛涛,申继亮;论教师的教育观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2 林碧英;浅谈教师信念的培养与完善——论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之四[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0年04期
3 赵昌木;论教师信念[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09期
4 高清海;信仰理性·认知理性·反思理性——理性“天然合法性”的根据何在[J];学海;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连成;;浅谈新课程环境下的新教师培养[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7年05期
2 李如密;;现代教学论视野下的学习观[J];江西教育;2008年02期
3 罗剑;;浅析现象学视角下的学生学习观[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09期
4 伍志鹏;吴庆麟;;认知主义学习观与情境主义学习观[J];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10期
5 王有亮;毛泽东的学习观及其对当前教学改革的指导意义[J];江西教育科研;1996年05期
6 左银舫!432100;建构主义思想下教师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的探讨[J];孝感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7 钟平;;浅谈建构主义和建构主义教学[J];企业家天地;2007年07期
8 金爱茹;新教师如何进入角色[J];教书育人(学术理论);2004年06期
9 郑小琴,郑小芳;建构主义课堂学习观与课堂教学设计[J];教书育人;2005年11期
10 张亚莉;;信息素养视野下的学习观[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凡春来;;新课改中应重视情感教育[A];中小学课程改革与考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健;;精心帮带 全面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3 王猹;;信息技术在接受学习模式中的应用[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4 缪亚华;;师徒携手、互帮互学、教学相长[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5 张建伟;孙燕青;;中学生的知识观与学习观初步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6 庄严;徐俊波;李震;;传统教学在现代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7 郭文峰;;不来改变我,但来修改我[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8 邢晓春;;建构主义学习观对远程教学的启示[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9 林国清;;对师徒帮带的看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10 王华容;;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困惑[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新教师”论[N];中国教师报;2011年
2 李保伟;“秋实”对“春草”的期盼[N];天津教育报;2007年
3 记者 龙超凡;福建招聘新教师“因需设岗”[N];中国教育报;2011年
4 党颖;新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N];云南政协报;2003年
5 周文;且慢要求新教师写论文[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我地区促进新教师专业化成长[N];日喀则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李茂;让新教师尽早上路[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8 况晨光;新教师如何适应工作岗位[N];宜春日报;2005年
9 江苏省淮安市新区实验学校 高云刚;校长不妨带领新教师“拜码头”[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西丰县教师进修学校 李春兰;新教师如何适应角色的转换[N];铁岭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传远;教师学习:期望与现实[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毛齐明;教师有效学习的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翠蓉;小学数学专家教师和新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董宏建;网络环境下教师跨学科协作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姜荣华;课程实施程度的评价工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美;面向知识社会的教师学习——发展适应性专长[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弋文武;农村教师学习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丽;追寻学习的生存论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查冲平;协同学习系统的协调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云;新课改背景下“两极教师双发展模式”探究[D];西南大学;2006年
2 时琳琳;新教师入职教育中实践性知识获得的新途径[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康健;美国新教师入职培训改革[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潘岳祥;新教师入职教育的模式构想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钟彩莲;美国肯塔基州新教师入职培训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向丽;英国新教师入职培训制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7 施s,
本文编号:24912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491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