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义务教育区域均衡问题研究
【图文】:
PolicyAnalysis政策分析均固定资产总值变异系数从2003-2005年不断上升,但趋势较缓,2006年上升幅度较大,之后开始下降;初中生均固定资产总值变异系数比较平稳,2007年达到最大,为0.6205,之后开始下降。(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师比区域均衡状况我们根据1996-2010年各省区市普通小学和普通初中的在校学生数以及专任教师数据,分别计算出普通小学、普通初中和义务教育阶段生师比变异系数(见图3)。从图3中可以看出,普通小学生师比变异系数先降后升,2002年达到最大,为0.2309,之后开始下降;普通初中生师比变异系数先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之后缓慢上升,2006年达到最大,为0.1706。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师比变异系数,2004年达到最大,为0.2196;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师比变异系数总体上看,大致相当于美国的0.9至1.7倍。(五)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高学历教师比例区域均衡状况根据2003-2009年各省区市普通小学和普通初中的专任教师学历数据,分别计算出普通小学和普通初中高学历教师比例变异系数(见图4)。图4显示,2003-2009年间,普通小学和普通初中高学历教师比例变异系数都不断下降,2009年达到最低,分别为0.0945和0.1948。由上可知,,硬件方面,与日本和美国中小学相比,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区域生均教育经费差异系数相差较大,生均固定资产总值差异系数也很大;软件方面,普通小学、普通初中和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师比差异系数与美国中小学生师比差异系数趋向不断接近;普通小学和普通初中高学历教师比例区域间差异系数在不断减小,这说明教师质量上,区域间义务教育的差距在不断缩校二、我国义务教育区域不均衡的原因1.中小学教育一直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我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
【分类号】:G52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杨娟;丁建福;王善迈;;美、日两国政府教育财政职责对我国的借鉴[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2 岳洪江,严全治;我国地区教育程度指标差距问题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2年03期
3 迈克尔.英伯;李晓燕;;美国教育机会平等问题——道德和财政上的思考[J];教育与经济;2007年03期
4 张学敏;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变迁[J];教育科学;2003年04期
5 翟博;;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J];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6 李海涛;;我国教育不平等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06年23期
7 施克灿;日本《教育基本法》修正案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8 魏后凯,杨大利;地方分权与中国地区教育差异[J];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宏;;以河南省安阳为例浅析高等教育公平问题[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孙志军;杜育红;李婷婷;;义务教育财政改革:增量效果与分配效果[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1期
3 王善迈;;教育公平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林涛;成刚;;我国义务教育财政公平的经验研究——基于浙江省普通小学数据的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黄潇;杨俊;;中国地区间教育不平等的分解及治理[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王丽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视野中的政府高教职能[J];长白学刊;2008年04期
7 崔慧广;;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测度指标与方法的研究[J];创新;2010年02期
8 余向华;陈雪娟;;义务教育均衡化机制的均等效应分析——基于经费结构变动的数值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张霞;;关于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理性思考[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王智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质量保障的现实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蓉;;我国义务教育财政问题研究:历史与展望[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北京大学论文集[C];2004年
2 赖德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县际差异实证研究——以湖北省为例[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刘玉;;县际义务教育均衡指标及其测算方法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陈平水;靳钰炜;;山西省义务教育择校问题的研究——从校际教育资源配置的角度[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沈华;岳昌君;丁小浩;;基于因子分析的教育不平等国际比较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栗玉香;;指数化监测:义务教育均衡效果评估的新视角——北京市的实证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崔慧广;;义务教育财政均衡制度与政策的设计框架——基于公众对教育均衡发展的需求[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候玉娜;;县际义务教育财政公平研究——基于广西省十三区县初中数据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夏雪;;县域内义务教育资源均衡的实证研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江依妮;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林涛;基于校级数据的省域内义务教育财政公平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刘耀明;论教学的差异性均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卢晓旭;基于空间视角的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均衡性测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君;封闭、开放与综合[D];河北大学;2011年
7 张金英;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及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薛嘉春;区域基础教育资源整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学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凌岚;论分级财政治理[D];厦门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佳娟;哈尔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袁春红;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供给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李玲馨;21世纪初期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政策变革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智源;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詹国雄;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问题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伟华;省对县义务教育因素法转移支付模式的设计与模拟[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7 张红;沈阳市农村义务教育成本补偿问题研究[D];沈阳大学;2010年
8 曲乐;我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芦磊;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中的政府责任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周春林;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城乡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善迈,袁连生,刘泽云;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进展、问题及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张曙光;;论制度均衡和制度变革[J];经济研究;1992年06期
3 袁钢明;地区经济差异与宏观经济波动[J];经济研究;1996年10期
4 李祥云;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日本与美国模式[J];教育与经济;2004年02期
5 高如峰;对农村义务教育各级政府财政责任分工的建议方案[J];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6 岳洪江,梁立明;再论90年代我国省区间科技指标差距及变动趋势[J];科学管理研究;2000年02期
7 陈至立;在2001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人民教育;2001年03期
8 张学敏;论贫困地区教育投资体制的问题与改革——教育投资宏观调控与教育成本补偿体制建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02期
9 魏后凯,杨大利;地方分权与中国地区教育差异[J];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春荣;;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的选择方法[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09期
2 胡瑞文;;影响我国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教育经费缺口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21期
3 饶佳;对我国普通学校生均教育经费的分析[J];教育与经济;1992年03期
4 潘学峰;王阳亮;;浅析我国义务教育财政分配的不公平[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年02期
5 ;生均教育经费地区差距数十倍[J];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2007年03期
6 沈百福;20世纪末我国教育投资变动分析[J];教育科学;2002年01期
7 吴春霞;;中国城乡义务教育经费差距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科学;2007年06期
8 王春雷;;云南省义务教育生均经费及办学条件的地域差异分析[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年08期
9 陈国良;张振助;;2020年上海教育发展及财政投入预测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Z1期
10 侯建国;彭青;;从教育经费视角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河北省为例[J];河北教育(综合);2010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延庆;;我国生均教育经费差异性分析的方法及应用评介——兼及义务教育均衡化的“统计迷雾”[A];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王远伟;;对中国教育发展进程中若干问题的回顾与反思——以1978-2006年中国教育数据为基础的实证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刘惠林;;现阶段我国农村教育经费问题的新特点——以黑龙江省六县市为例[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卢珂;;“十五”时期我国地方教育投资充足性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马佳宏;彭慧;;偏差与平衡:城乡义务教育财力资源配置问题研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林挺进;;中央财政能力与政策执行:以分税制对教育均衡之影响为例(1994—2001)[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7 彭淑颖;谢元态;汪世君;;现阶段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公平性分析[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马萍;蔡文伯;;新疆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刍议[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吴春霞;;中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状况的实证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刘燕舞;;教育投资均衡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教育[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韩萍;体现法定增长要求 确保生均教育经费[N];法制日报;2010年
2 记者 曹茸;2008年农村中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显著增长[N];农民日报;2009年
3 记者 张建新;期待教育更均衡更公平[N];河南日报;2011年
4 谭显根 刘家虎;镇安建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N];商洛日报;2008年
5 王定玺 杨平;满园春色育桃李[N];甘南日报(汉文版);2010年
6 ;美国:花钱最多 效果差强人意[N];中国教师报;2003年
7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胡瑞文;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需要多少经费支撑[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中共北京市顺义区委党校 李伟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研究所 常兴华;西部发展须补上教育这块“短板”[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9 马佳宏 彭慧;完善机制 调整偏差[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林洪浩、刘旦、王洪伟、曾卫康、杨进、周思详;有些乡村教师连电脑都没摸过[N];广州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曾以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2 丁金泉;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林皎;公共经济视野下当代我国教育财政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4 韩雪峰;教育对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5 邱伟华;公共教育与收入差异[D];复旦大学;2007年
6 安晓敏;教育公平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罗伟卿;财政分权对于我国公共教育供给数量与区域差异的影响[D];清华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海波;教育均等化[D];苏州大学;2011年
2 周世杰;城乡二元结构下我国义务教育投资的差别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3 刘泽;基础教育的公共品属性及政府行为选择[D];山东大学;2006年
4 吕海鸿;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谌彦;大连市义务教育投资不均衡问题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艾琳;西藏学龄人口变动中的教育资源利用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马圆圆;我国城乡和区域间普通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经济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8 严瑾;公共教育投入主导下教育投资结构优化探讨[D];厦门大学;2009年
9 王天玉;省域内义务教育投资地区差异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芳;分权视角下中国义务教育投入水平不足和地区差异的原因[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236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523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