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途径开展青少年家庭道德责任教育
[Abstract]:The formation of moral concept an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for young people is not created by a single way. It is a huge social system project, which requires close cooperation between families, schools and society. Only by combining family education with school education and social education,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system of young people with family, school and social linkage, can the moral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can be truly put into practice and achieve success.
【作者单位】: 济南职业学院基础教育部;
【基金】:2011年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关怀理论视野下的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课题编号:2011JZ107)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丽君;;中新两国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之比较[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雪;;杜威的认识论对“二元论”的“克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杨汉麟;李贤智;杨佳;;余家菊留英时期的教育活动与思想述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杨汉麟;李贤智;杨佳;;余家菊留英时期的教育活动与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刘名;;高职《商务谈判》课程教学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秦俊巧;;中小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6 刘婉婷;;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开展大班教学后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7 陈立军;;杜威教育理论的构建、启示与反思[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邓冲;;试论家庭消费文化的家庭教育机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王喜海;石丽娟;;儿童教育论纲——基于近现代童年观的儿童教育[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10 李红英;王喜海;;回归童年:幼儿园教学改革的应然选择[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立华;;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其现实选择[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2 段会冬;;从农村城镇化看农村教育的目标定位问题[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我读《民主主义与教育》[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舒志定;;马克思教育思想的人文特质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李劲松;;杜威教育目的观中的民主思想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李学;容中逵;;论教育目的的生成性——基于杜威与怀特海的比较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高迎爽;;社会人的和谐发展——杜威教育思想的一种解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郑玉飞;;理想与热情的教育实践者——三位美国教育家与设计教学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曹玉杰;;从主动作业到研究性学习——儿童、课程、社会联系的纽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10 宗先鸿;;《爱弥儿》的传入及对中国近现代作家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新月;我国大学公民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宋燕;和合学视野下教师合作研修共同体建构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吕云涛;学校教育中不当惩罚问题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罗珍资;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曲盛男;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探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王泓砚;辽宁高职旅游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问题及成因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斯源;大学生生命教育探索[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殷少萍;“3+2”分段制学生德育工作凸显层次化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徐菊凤;以人为本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陈维铭;对话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D];苏州大学;2010年
10 王岩霞;过程体裁法在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建伟;浅析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意义和途径[J];甘肃教育;2003年S1期
2 高轶俊;吴祺;;青少年爱心教育的反思[J];现代企业教育;2007年18期
3 张翠花;增强社会支援,提高青少年的耐挫力[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刘科建;;青少年环境教育的初步研究[J];德宏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尚全义;;当代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18期
6 刘亚军;;新时期青少年德育工作的有效方法与途径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刘振中;罗成翼;;论青少年感恩教育的途径[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4期
8 林琼斌;养成教育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点[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9 张静;;加强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研究[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年10期
10 桂署钦;社会转型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论略[J];柳州师专学报;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春雷;梁福成;王雪艳;;青少年价值观问卷的编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王R,
本文编号:25236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523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