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作用研究
【图文】:
图 1-12、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充分利用知网、图书馆、报刊杂志和相关搜索引擎等途径,广泛搜集和大量查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资料,掌握前沿把握前人研究状况,为本选题的研究打好基础。(2)自然实验法本文借鉴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学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修读情控制,设同时期修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生为实验组,,同时期且前期未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生为对照组,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始前和束后学生的心理状况的变化来研究课程对学生所产生的实际效果。采用 SPSS21.数据分析。
学生良好的政治品质,使大学生能从宏观上认清世界和国家发展大势,形成一定要求的道德规范,增强法律意识,这是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角色。心康课程主要运理健康知识讲授、课堂活动和行为训练技术,有利于从个体层面帮助学生培养自能力,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心理承受能力。德育的目标虽然是促进学生的全,但这种全面发展是在个性充分发挥基础上的全面发展。要使学生既具有统一意能保持其本身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心康课程能从理念和方法层面,为思政课提供借进学生整体意志和个性的发展。同时,通过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而对德育基产生影响,增强学生思想品德认知、思想品德情感、思想品德意志,提高德育的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认知层面的内化作用1959 年美国心理学家霍夫兰德(C. Hovland)提出以信息交流过程为基础的态模型——说服模型。这一模型简化如图 3-1.外部因素说服对象作用过程结果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裴学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维整合型视域建构原则与策略[J];中国学校卫生;2015年07期
2 潘柳燕;;论心理健康教育中价值问题处理的基本原则[J];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3 李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现状调查与思考[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4 刘文令;刘衍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年04期
5 辛自强;张梅;何琳;;大学生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J];心理学报;2012年05期
6 周春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的创新[J];江苏高教;2011年05期
7 尹秋云;;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错位与开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12期
8 覃青必;;论道德上自我实现的三个层面[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9 叶景山;;大学生自我同一性、自尊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10期
10 马旭东;;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的特点及其价值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卫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功能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杨再勇;心灵的教育:培养“完整的人”的内在向度[D];苏州大学;2014年
3 黄代翠;心理健康教育辩证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4 卢爱新;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琴;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6年
2 邓金秋;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3 叶荣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困境与出路[D];安徽工业大学;2014年
4 李焕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作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5 张亚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大学生影响的质性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黄海;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 李可亭;论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范美玲;论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D];黑龙江大学;2010年
9 鲁赛萍;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定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10 梁次红;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地位与功能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913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591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