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韧性与自我妨碍行为关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8 07:40
【摘要】:有关自我妨碍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自我妨碍有很多表现形式,如在成功或失败情境即将到来之前的焦虑、故意拖延行为、睡眠不足、较少练习的时间等,同时也涵盖了例如焦虑、情绪不佳、恐惧等心理状态。自我妨碍行为的理论主要有自我价值理论和印象整饰理论,这些理论认为个体自我妨碍行为产生的是自我价值维护和印象管理的需要,而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价值、印象管理需求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已有的研究表明,自我妨碍行为的影响因素就包括父母教养方式、成就目标定向,并且在心理韧性系统和动态模型研究中均有发现家庭因素是构成心理韧性模型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该动态模型也提出家庭因素为个体提供了心理需求的满足,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而健康的心理状态会减少自我妨碍行为的产生。根据上述理论和相关研究,本研究尝试探究父母教养方式、心理韧性、成就目标定向和自我妨碍行为间的关系。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经历了从高中向大学生活的转变,要求大学生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来处理生活和学习上的转变,而自我妨碍行为会严重影响心理健康从而影响学生更好地适应这种转变。本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各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心理韧性量表》、《自我妨碍量表》、《成就目标定向量表》等为工具,以浙江省高职院校的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韧性对自我妨碍的影响;探讨了心理韧性在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妨碍的中介作用;检验了成就目标定向在心理韧性与自我妨碍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对自我妨碍有显著的影响,可以预测自我妨碍行为。2.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韧性有显著的影响。3.心理韧性在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妨碍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4.成就目标定向在心理韧性与自我妨碍之间起到了显著调节作用。
【图文】:

系统模型,学者,心理,外部因素


(一)系统模型(Organizational邋framework邋of邋resilience邋)逡逑基于2000年前有关心理韧性的研究成果,Mandleco邋&邋Peery(2000)首次完整提出了儿逡逑童心理韧性模型,如图2.1所示:逡逑内部㈨系\逦隹/逡逑\邋Jik邋?邋\x逡逑图2.1系统模型逡逑李海垒、张文新等学者(2006邋)对Mandleco邋&Peery(2000)所提出的儿童心理韧性模逡逑型中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给出了更完整的区分,其中内部因素有两个因素:心理因素和生物逡逑因素,外部因素也涵盖两个因素:家庭内因素、家庭外因素,其中家庭内因素包括父母教逡逑养方式、家庭环境、父母等因素。各因素之间存在相互耦合影响关系,不仅内、外部因素逡逑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内、外部因素内部也相互发生作用。逡逑(二)心理初性动态模型(framework邋of邋resilience邋in邋action邋)逡逑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加州的一批心理学家和科研机构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物力构建逡逑心理韧性模型并同时开发了相关的心理韧性测量工具。随后在2003年提出了心理韧性模逡逑型,如图2.2所示:逡逑9逡逑

心理,动态模型,韧性


(一)系统模型(Organizational邋framework邋of邋resilience邋)逡逑基于2000年前有关心理韧性的研究成果,,Mandleco邋&邋Peery(2000)首次完整提出了儿逡逑童心理韧性模型,如图2.1所示:逡逑内部㈨系\逦隹/逡逑\邋Jik邋?邋\x逡逑图2.1系统模型逡逑李海垒、张文新等学者(2006邋)对Mandleco邋&Peery(2000)所提出的儿童心理韧性模逡逑型中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给出了更完整的区分,其中内部因素有两个因素:心理因素和生物逡逑因素,外部因素也涵盖两个因素:家庭内因素、家庭外因素,其中家庭内因素包括父母教逡逑养方式、家庭环境、父母等因素。各因素之间存在相互耦合影响关系,不仅内、外部因素逡逑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内、外部因素内部也相互发生作用。逡逑(二)心理初性动态模型(framework邋of邋resilience邋in邋action邋)逡逑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加州的一批心理学家和科研机构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物力构建逡逑心理韧性模型并同时开发了相关的心理韧性测量工具。随后在2003年提出了心理韧性模逡逑型,如图2.2所示:逡逑9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4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冰;;高职医学生手机依赖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智库时代;2017年17期

2 马璐;何雪娟;钮瑞凤;;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人际发展[J];科技资讯;2017年07期

3 黄凯;张强;王元薇;李晓燕;朱晓庆;常微微;;某医学院大学生学业拖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校医;2017年05期

4 王一晶;;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综述[J];西部皮革;2017年02期

5 尹丹丹;邹凯;赵若兰;陈辉;;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及性别差异研究[J];伤害医学(电子版);2017年02期

6 王秀丽;;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成长的影响——以兰州市幼儿园为例[J];法制博览;2017年26期

7 杜玉芳;张冬梅;;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攻击性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36期

8 李文福;王苗苗;徐芳芳;李功迎;张庆林;;父母教养方式对创造性倾向的影响——人格的中介作用[J];心理学探新;2017年06期

9 刘春雷;段彩彬;周会;;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06期

10 王慧媛;关雪;李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光蓉;董洁;张文娟;;大学生强迫倾向的特点及其与述情障碍、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汪小琴;许爱珠;张建灿;汪小霞;;农村贫困女童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A];第七届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3 孙华平;程学超;张萌;;电视暴力、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攻击性关系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弋鹏;;西部地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5 杨小平;周霞;路金声;;重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陆一萍;;情绪调节在父母教养方式和青少年孤独感间的中介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尚秀华;;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人格发展的影响[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小静;;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焦虑症的影响[A];精神科护理新进展培训班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吴超;杜凌阳;傅正闯;;社交恐惧症患者的16PF测试及父母教养方式调查分析[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董会芹;;幼儿说谎与问题行为、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庞瑜;中学生的情绪调节策略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N];科学导报;2017年

2 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 赵鑫;什么样的人更具备创造性[N];人民政协报;2018年

3 刘文;论儿童气质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互作用[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程熳 实习生 吴止境;热点话题走进90后高中生[N];黄石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英敏;初中生羞怯的结构、特点及遗传与环境的影响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周亚娟;完美主义形成的相关因素及其与学业成绩、抑郁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雪婷;父母教养方式、大学生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柴浩;面部情绪识别相关的家庭、人格及皮层加工机制[D];浙江大学;2014年

5 李玉丽;父母肢体残疾的青少年创伤后成长与家庭弹性的关系及机制[D];山东大学;2016年

6 常淑敏;青少年暴力犯罪:危险因素与发展资源的作用机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宝珏;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抑郁的影响[D];江苏师范大学;2018年

2 谭江毅;青少年最早记忆及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3 崔晶晶;父母教养方式对随迁儿童社会文化适应性的影响:生活满意度的调节作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4 叶纯菁;高职生父母教养方式、家庭职能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7年

5 郭炜砾;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韧性与自我妨碍行为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6 张毅;父母心智化对初一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D];鲁东大学;2018年

7 熊莲君;父母教养方式对3~6岁幼儿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的影响[D];湖北师范大学;2017年

8 梁家慧;父母教养方式、认知灵活性与中学生创造力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

9 孙云云;乌鲁木齐市高中生认识论信念的特征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7年

10 王敏;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与嫉妒心理的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318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6318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e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