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观:一种现象学视角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观:一种现象学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教育现象学的研究在国外已经日趋成熟和深化。目前在我们国家教育学的研究正在引起教育界的兴趣。国外的教育现象学的经典著作已经开始逐步译介到国内,有学者已经开始深入研究和探讨。首都师范大学已经连续召开了两届现象学和教育学国际研讨会,这说明国内教育现象学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兴趣。教育现象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已经在国内扎了根。问题是国内、国外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理论的探讨和观念思辨。很少关注教育现象学的实践关怀,虽然有的学者已经关注到教育现象学的“实践维度”,提出了作为伦理的、政治的“实践的教育现象学”的理论。但是由于忽视了同马克思的教育思想的结合来考虑,因而始终缺乏对西方教育现象学理论的批判和自觉反省,始终无法摆脱国外教育现象学的理论视域,创造性地提出具有中国气派的教育现象学理论。我们认为国内学者关于教育现象学的研究要想具有自己的特点必须面向中国当下的教育实际状况,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教育的经典论述,尤其是结合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论思想来建构中国的实践的教育现象学理论。当下中国的教育虽然在规模上、服务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片面追求产业化的倾向。教育越来越被工具化、功利化的目标所驱使,教育自身的本质和意义失落了。教育仅限于教书、教授社会所需要的知识,教育沦为一种技术。从而教育的对象——人也被技术化、工具化了。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是“技术人”、“工具人”,人成了满足一定社会需要的、被动“工具”。教育成了“工程”和“产业”。这种教育必然导致教育人文意义的失落和教育的“育人”功能的丧失。以马克思为代表的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思想坚持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理解教育,教育本质上是面向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性完满的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教育实践活动老师和学生共同构筑具体的教育情境——充满体验的生活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才会发生。这种教育是活生生的、情境化的、充满教育机智和教学智慧的以塑造“好学生(好儿童、好孩子)”为目的的实践活动。这种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导向人的健康、全面发展、自由和独立,导向人的幸福生活。用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待教育和实践的教育学理论有着内在的相通之处,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思想中暗含着实践的教育学的观点,这种观点可以拓展对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的理解,获得对马克思恩格斯教育学思想的一种现象学的理解。这种理解可以使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思想与当代西方教育现象学的思想进行理论对话,使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思想介入到当代的理论争论中进而获得“当代形态”,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的生命力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不仅如此,坚持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论的原理还有助于我们对西方的形形色色的理论进行批判,获得中国学者的理论制高点和话语权。 论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主要介绍教育现象学产生的理论背景,指出现象学理论和方法对教育学的渗透是现实的教育的需要也是理论自身发展的必然;第二章主要挖掘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中的教育学维度,指出实践的教育现象学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的核心;第三章对马克思的教育学思想作了一种实践的教育现象学的解读,指出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观本质上是“以人为本”的“完人”教育观。
【关键词】:实践的教育现象学 生活世界 体验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0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导言9-12
- 注释11-12
- 第一章 教育现象学的产生和兴起12-22
- 一、 教育学中现象学研究方法12-16
- (一) 教育学中的“生活世界”概念即生活世界现象学12-14
- (二) 教育学中的“现象学还原”和教学活动中的体验14-16
- 二、 现象学视域中的教育学16-20
- (一) 走向生活世界的教育学理论:实践教育现象学16-19
- (二) 实践教育现象学的“事情本身”——体验19-20
- 注释20-22
-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观中的现象学思想22-30
- 一、 教育:回到全面发展的人22-26
- (一) 教育的“现象学还原”——人的幸福生活22-24
- (二) 教育的指向——人的生活世界24-26
- 二、 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思想的现象学维度26-29
- (一) 实践的现象学是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的核心26-28
- (二) “完人”教育是马克思恩格斯教育现象学的目标28-29
- 注释29-30
-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观:一种实践现象学的思考30-36
- 一、 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而非“教书”30-32
- (一) “教书”仅仅是“育人”的手段30-31
- (二) “育人”是教书的最终目的,,是教育“现象学的剩余”31-32
- 二、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人幸福的生活32-35
- (一) 面向生活世界是教育的最终目的32-34
- (二) 幸福的生活是实践的现象学的最终旨归34-35
- 注释35-36
- 结论36-38
- 注释37-38
- 参考文献38-4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2-44
- 致谢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平;;生活提问与逻辑提问——对“问题意识”健全结构的哲学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张应强;;建构以人为本的教育学理论——鲁洁教授教育学思想之解读[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3 潘斌;胡塞尔的“生活世界”与马克思的实践哲学[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李树英;教育现象学:一门新型的教育学——访教育现象学国际大师马克斯·范梅南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5 徐辉富;;教育现象学及其研究步骤[J];开放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6 王萍;;教育现象学的本真追问[J];教育科学;2010年04期
7 蔡春;易凌云;;论教师的生活体验写作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8 宁虹;;教育的实践哲学——现象学教育学理论建构的一个探索[J];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9 高伟;;教育现象学:理解与反思[J];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10 孙迎光;;马克思“完整的人”的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J];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辉富;教育研究的现象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萍;教育现象学方法及其应用[D];河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八一;方法的背后—教育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理解[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观:一种现象学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50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75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