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校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每年都有许多新教师走进高校,成为促进高校教学改革和优化高校师资结构的重要力量。同时,我国高等教育也由重量逐渐向重质发展,新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成为影响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指出:“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而如今在社会信息化大背景下,教育信息化成为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教育信息化必然要求高校教师教学信息化。那么,高校新教师能否适应信息化教学环境,以及如何发展信息化教学能力正在成为高校关注的热点问题。 基于以上现状,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调查问卷、案例分析和访谈等方法进行研究。笔者首先概述了国内外关于高校新教师和信息化教学能力两个方面的研究现状;接着阐述了支持高校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相关理论,包括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和教师知识结构理论;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高校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各种因素,如外部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等,设计出针对高校新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问卷,并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出当前高校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和发展需求,如高学历非师范背景、承担较多教学任务、现有培训与新教师发展需求不一致、缺乏交流与资源支持平台等;又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中美两所高校进行案例分析,并通过借鉴两所高校在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机构和发展项目上的优秀做法,进而从教学生涯规划、系统培训、资源支持和多样化评估四个维度,总结出对我国高校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相关策略,并进行了具体说明;最后从教学生涯规划、教学资源支持、教育技术培训和教学评估四个方面对南京师范大学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进行了实践分析。
【关键词】:新教师 信息化教学能力 教师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34;G645.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7
- 第1章 绪论7-25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7-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8-14
- 1.3 研究目标和方法14-15
- 1.4 概念界定15-25
- 第2章 高校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理论基础25-30
- 2.1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25-27
- 2.1.1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概述25-26
- 2.1.2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26-27
- 2.2 学习型组织理论27-28
- 2.3 教师知识结构理论28-30
- 第3章 高校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调查30-41
- 3.1 调查的目的、对象和方法30
- 3.1.1 调查的目的30
- 3.1.2 调查的对象和方法30
- 3.2 高校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分析30-37
- 3.2.1 调查问卷概述30-31
- 3.2.2 相关数据分析31-37
- 3.3 制约高校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因素分析37-41
- 3.3.1 外部环境因素分析37-39
- 3.3.2 新教师个人因素分析39-41
- 第4章 高校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典型案例分析41-68
- 4.1 美国马里兰大学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案例分析41-58
- 4.1.1 马里兰大学概述41-42
- 4.1.2 马里兰大学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机构42-44
- 4.1.3 马里兰大学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项目44-53
- 4.1.4 马里兰大学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支持技术353-58
- 4.2 南京师范大学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实例分析58-66
- 4.2.1 南京师范大学概述59
- 4.2.2 南京师范大学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机构59-60
- 4.2.3 南京师范大学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项目60-66
- 4.3 高校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比较分析66-68
- 4.3.1 聘任制度的不同影响对新教师的关注度66
- 4.3.2 培训制度的不同影响新教师培训内容66-67
- 4.3.3 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影响新教师培训理念67-68
- 第5章 高校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分析68-80
- 5.1 高校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思路分析68-69
- 5.2 高校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具体策略分析69-79
- 5.2.1 规划:引导新教师建立教学职业生涯规划69-70
- 5.2.2 培训:为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提供系统培训70-75
- 5.2.3 资源:为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提供资源和技术支持75-78
- 5.2.4 发展:为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提供多样化评估78-79
- 5.3 本章内容小结79-80
- 第6章 高校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实践分析80-84
- 6.1 教学生涯规划分析80-81
- 6.2 教育技术培训分析81-82
- 6.3 信息化教学资源分析82-83
- 6.4 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估分析83-84
- 第7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84-86
- 7.1 研究总结84
- 7.2 研究展望84-86
- 参考文献86-89
- 附录A89-92
- 附录B92-93
- 致谢9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丰烈;;教师要过四关[J];幼儿教育;2005年21期
2 刘淑香;;积累·实践·反思[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7年02期
3 黄总志;;新教师应当怎样听课?[J];现代特殊教育;2007年09期
4 吕春燕;;新教师帮带经验和策略[J];学前教育;2008年Z1期
5 王越明;;要细化、深化、优化新教师的“入格”培训[J];教书育人;2009年13期
6 冯石宝;;简议新教师的教学常规研究[J];青年教师;2007年03期
7 王厚生;;分别对象具体地帮助新教师[J];江西教育;1961年10期
8 ;抓好新教师培养是一件带有战略性的大事[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2年02期
9 李振X;;新教师的教育心理及疏导[J];江苏教育;1992年Z1期
10 邵建清;;立足当前 面向未来 搞好小学新教师岗位培训[J];师范教育;199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万波;;运用地域人文资源优势对新教师进行热爱家乡教育[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2 林荫;;眼勤嘴勤心勤手勤[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3 宁佩蕾;;百花争艳才成春——谈新教师的因才施培[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健;;精心帮带 全面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5 林国清;;对师徒帮带的看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6 缪亚华;;师徒携手、互帮互学、教学相长[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7 高恩忠;;浅谈新教师的培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8 王娟;郭黎岩;;中学新教师职业心理准备结构及特点[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罗晓燕;;关注教师心理健康[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10 李录山;;影响高中教师压力的主观因素及心理调适[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陕西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浙江省台州市蓬街私立中学 丁勤政;做新新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3年
2 李本禄 张素梅;新教师听课听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3年
3 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小学副校长 吴锡龙;“优待”新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新教师”论[N];中国教师报;2011年
5 王刚;山东临朐县“千名新教师补充计划”今年完成[N];人民政协报;2011年
6 记者 龙超凡;福建招聘新教师“因需设岗”[N];中国教育报;2011年
7 盛韬;远程教育刷新教师观念[N];中国教育报;2003年
8 特约通讯员 刘源春 本报记者 戴嵩松;构建新教师发展的“绿色通道”[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李保伟;“秋实”对“春草”的期盼[N];天津教育报;2007年
10 南昌市东湖区教育体育局 舒小红;新理念培育新教师[N];光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翠蓉;小学数学专家教师和新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黄广芳;现象学视角下高校英语新教师教学生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盛迪韵;中学英语职前教师专业知识建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5 黄瑾;农民城的教师[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春春;美国精英文理学院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毛齐明;教师有效学习的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永全;新疆中小学新教师专业成长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2 周红;试析幼儿园新教师的角色适应[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康健;美国新教师入职培训改革[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芳;中学新教师培养制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赵俊杰;澳大利亚中小学教师校本入职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张睿;中小学新教师职业适应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蔡文娟;语文新教师专业成长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8 徐吉祥;中学化学新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景;民族地区中小学新教师入职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范咏梅;高中英语新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教研引领途径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高校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70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87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