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家庭暴力经验对大学生威胁敏感性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2 08:59
   家庭暴力经验不仅包括家庭中的成人直接对个体施加的躯体暴力、精神暴力等,也包括目睹发生在家庭成员间的暴力。前者可称为直接家庭暴力,后者为目睹家庭暴力。两种形式的家庭暴力经验均会影响个体的认知发展、情感发展、行为发展等方面。威胁敏感性可以从生理取向、认知取向两种视角理解。生理取向的威胁敏感性是指威胁防御系统的敏感性,操作性定义为机体应对威胁过程的生理、情绪和行为反应水平,测量指标包括行为抑制量表(BIS)及威胁敏感性量表(r-RST)。其中,行为抑制量表包括行为激活系统和行为抑制系统。r-RST量表除了行为激活系统、行为抑制系统,还包括战斗-逃跑-僵化系统,更全面描述了应对威胁的生理、情绪和行为反应。威胁警觉是认知取向威胁敏感性领域使用最多的概念表述,指在威胁情境下,威胁信息加工过程中对威胁刺激投入相对较多认知资源的敏感性特点,表现为威胁呈现前的高预期水平和威胁呈现后的高探测水平,操作性定义则为对威胁刺激的解释偏向和注意偏向。国外有成熟的威胁敏感性测量工具,且研究发现家庭暴力经验会影响儿童\成人的威胁敏感性。国内虽有行为抑制/激活系统量表,但是该量表缺乏个体应对威胁的行为反应系统。因此本研究拟修订更完善的r-RST量表,以中国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生理视角)及认知实验(认知视角)探讨家庭暴力经验对威胁敏感性的影响,包括两个子研究。研究一(第三章):家庭暴力经验大学生威胁敏感性的特点研究,包括修订威胁敏感性量表,威胁敏感性量表在性别方面的差异性比较,家庭暴力经验大学生与威胁敏感性的相关研究。研究二(第四章、第五章):家庭暴力经验对大学生威胁敏感性影响的实验研究,该部分通过情绪Stroop范式及空间线索任务实验探讨家庭暴力经验大学生对暴力威胁词汇的注意偏向及机制。本研究结论如下:1.修订后的威胁敏感性量表包括22个项目,可以分为行为激活、行为抑制、战斗-逃跑-僵化3个系统,包括行为激活、行为抑制、战斗、逃跑、僵化5个因子。同时,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系数、重测信度、效标关联效度,结构效度拟合指数为0.90以上,表明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达到测量学要求,能在大学生群体中应用;2.威胁敏感性在逃跑因子、僵化因子、战斗-逃跑-僵化系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具体表现为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家庭暴力经验总分与威胁敏感性的战斗因子、逃跑因子、僵化因子、战斗-逃跑-僵化系统均显著正相关。从生理视角,家庭暴力经验可能会影响大学生威胁敏感性水平;3.从认知视角,家庭暴力经验会影响大学生的威胁敏感性,表现为家庭暴力经验高分组大学生对暴力威胁词汇存在注意偏向,注意偏向的机制是一种注意解脱困难,而家庭暴力经验低分组对暴力威胁词汇不存在注意偏向。
【学位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B844.2
【文章目录】: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1 家庭暴力经验及相关研究
        2.1.1 家庭暴力经验的界定、类型及发生率
        2.1.2 家庭暴力经验的测量
        2.1.3 家庭暴力经验对个体的影响
    2.2 威胁敏感性及相关研究
        2.2.1 威胁敏感性的界定
        2.2.2 生理取向威胁敏感性的界定和测量
        2.2.3 认知取向威胁敏感性的界定和测量
        2.2.4 对威胁敏感性注意偏向的相关研究
    2.3 家庭暴力经验与威胁敏感性相关研究
    2.4 问题的提出
    2.5 研究思路
        2.5.1 研究目标
        2.5.2 研究总体设计
第三章 家庭暴力经验大学生威胁敏感性的特点研究
    3.1 威胁敏感性量表的修订
        3.1.1 量表修订的目的
        3.1.2 量表修订的过程
        3.1.3 结果
    3.2 家庭暴力经验大学生威胁敏感性的特点研究
        3.2.1 研究目的
        3.2.2 研究对象
        3.2.3 研究工具
        3.2.4 统计方法
        3.2.5 研究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家庭暴力经验大学生对暴力威胁词汇的注意偏向研究
    4.1 问题提出
    4.2 实验目的
    4.3 实验假设
    4.4 实验方法
        4.4.1 实验设计
        4.4.2 实验对象
        4.4.3 实验词汇
        4.4.4 实验程序
        4.4.5 统计处理
    4.5 实验结果
        4.5.1 分组数据
        4.5.2 反应时基本结果
        4.5.3 方差分析结果
    4.6 讨论
    4.7 结论
第五章 家庭暴力经验大学生对暴力威胁词汇注意偏向的机制研究..
    5.1 问题提出
    5.2 实验目的
    5.3 实验假设
    5.4 实验方法
        5.4.1 实验对象
        5.4.2 实验材料
        5.4.3 研究设计
        5.4.4 实验程序
        5.4.5 统计处理
    5.5 实验结果
        5.5.1 反应时数据基本处理
        5.5.2 家庭暴力经验高低组在不同线索及不同词汇类型下的反应时方差分析
    5.6 讨论
    5.7 结论
第六章 综合讨论
    6.1 家庭暴力经验大学生威胁敏感性的特点研究
        6.1.1 威胁敏感性在性别方面的差异
        6.1.2 家庭暴力经验与威胁敏感性的相关研究
    6.2 家庭暴力经验对大学生威胁敏感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6.2.1 家庭暴力经验大学生对暴力威胁词汇注意偏向的研究
        6.2.2 家庭暴力经验大学生对暴力威胁词汇注意偏向的机制研究
第七章 研究创新、研究不足与干预建议
    7.1 研究创新
    7.2 研究不足
    7.3 干预建议
第八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倩;;对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家庭暴力的内容分析[J];传媒国际评论;2015年00期

2 林亚真;;家庭暴力救济的《婚姻法》视角[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年01期

3 李文鑫;;关于当代家庭暴力的一点思考[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4 盛善雷;;家庭暴力原因的语境解读——以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为视角[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3年02期

5 吴蓓;;社会工作在家庭暴力中的应用[J];法制与社会;2017年29期

6 赵培卫;;家庭暴力下孩子的教育问题[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年34期

7 康雨璇;;家庭暴力中妇女权益法律保护研究综述[J];法制与社会;2018年04期

8 孟瑶;;论针对女性和儿童的家庭暴力[J];法制与社会;2018年04期

9 孙海涛;;论家庭暴力案件调解筛查制度的构建[J];理论月刊;2018年04期

10 丛艳杰;;浅析我国反家庭暴力立法——以针对女性的家庭暴力为视角[J];法制博览;2018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杰;家庭暴力立法与实践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2 曹玉萍;湖南家庭暴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3 张勇;孕期家庭暴力与孕妇心理、产后抑郁、新生儿神经生化及遗传—环境交互作用对婴儿认知行为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8年

4 杨肖光;家庭暴力干预政策过程分析及社会组织在其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8年

5 莫文秀;《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改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Musonda Mervyn Mwewa;家庭暴力影响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收入水平的调节作用[D];西南大学;2016年

7 娜仁图亚;家庭暴力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4年

8 邢红枚;家庭暴力受虐妇女杀夫犯罪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林丽拉;当代中国女性权益保护研究[D];华侨大学;2016年

10 柳娜;家庭暴力中严重躯体施暴行为的代际传袭:从心理—社会—精神病理—遗传学角度探讨[D];中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保红;家庭暴力经验对大学生威胁敏感性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8年

2 熊怡;我国人身安全保护令实施难问题之案例分析[D];湖南大学;2017年

3 宋娟;地方妇联对家庭暴力受害人救助庇护研究[D];青岛大学;2017年

4 江映霖;论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的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16年

5 唐敏捷;家庭治疗模式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的实务探索[D];郑州大学;2017年

6 崔亚男;我国家庭暴力法律问题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6年

7 张舒;我国反家庭暴力法律制度问题研究[D];烟台大学;2017年

8 任文杰;家庭暴力受虐妇女的社会工作介入探析[D];吉林农业大学;2017年

9 史欣;社会网络在妇联干预家庭暴力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7年

10 张亦帆;论家庭暴力的法律应对[D];兰州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944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8944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f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