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世训》德育思想及其现代借鉴
本文关键词:论《新世训》德育思想及其现代借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冯友兰所创立的新理学思想体系,对于我国乃至世界的思想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新世训》虽然起初没有得到冯友兰先生的高度评价,但其中也不乏教人为人为学的德育思想。今天,重新审视《新世训》中的德育思想,一方面,可以使我们了解抗战时期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方法;一方面,我们可以从这些思想中寻求当今德育的出路,这也是本文的写作目的所在。 本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其中重点阐述了《新世训》中所包含的德育内容。笔者在分析冯友兰先生原著的基础上,加以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对这些内容作了详尽阐释。接下来,叙述了《新世训》德育思想所包含的原则。在认识德育内容及原则的基础上,从自我教育和社会教化两个方面阐明了《新世训》中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最后,结合当今社会的德育困境,借鉴《新世训》德育思想,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加强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不断提升个人道德素养。同时还需充分利用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各种力量,加强教育引导。除此之外,采取正确的德育方法,对于提高德育的有效性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世训》的德育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德育思想,用于指导当今德育工作,这对于今天所进行的道德建设着实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世训》 冯友兰 德育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10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5
- 1.1 选题依据10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0-11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1.3.1 国内研究现状11-13
- 1.3.2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4 写作思路和方法14
- 1.5 创新之处14-15
- 第2章 《新世训》概述15-19
- 2.1 《新世训》的写作背景15-16
- 2.2 《新世训》的基本内容概述16-17
- 2.3 《新世训》的影响17-18
- 2.4 本章小结18-19
- 第3章 《新世训》的德育内容19-38
- 3.1 行忠恕19-22
- 3.1.1 忠恕的涵义19-20
- 3.1.2 学者之忠恕20-22
- 3.2 为无为22-25
- 3.2.1 兴趣层面的为无为23-24
- 3.2.2 道德层面的为无为24-25
- 3.3 守冲谦25-29
- 3.3.1 人须常有戒慎恐惧之心26-27
- 3.3.2 谦乃待人自处之道27-28
- 3.3.3 重客观高见识放眼界28-29
- 3.4 调情理29-32
- 3.4.1 以理化情以情从理30-31
- 3.4.2 有情而不为情所累31-32
- 3.5 励勤俭32-35
- 3.5.1 勤能补拙俭以养廉32-33
- 3.5.2 勤以得完全底生活33-34
- 3.5.3 “细水长流”以得俭34-35
- 3.6 存诚敬35-37
- 3.6.1 敬是立身处世的方法35-36
- 3.6.2 敬是超凡入圣的途径36-37
- 3.7 本章小结37-38
- 第4章 《新世训》德育思想的原则和方法38-47
- 4.1 《新世训》中体现的德育原则38-42
- 4.1.1 尊理性38-39
- 4.1.2 秉中道39-42
- 4.2 《新世训》中体现的德育方法42-46
- 4.2.1 自我教育42-44
- 4.2.2 社会教化44-46
- 4.3 本章小结46-47
- 第5章 现代对《新世训》德育思想的借鉴47-55
- 5.1 借鉴《新世训》德育内容提升个人道德素养47-51
- 5.1.1 遵循忠恕之道建立良好人际关系47-48
- 5.1.2 贯穿无为思想于教育活动中提高教学质量48-49
- 5.1.3 践行冲谦之德提升道德修养49
- 5.1.4 回归勤俭传统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49-50
- 5.1.5 倡导诚敬思想加强诚信教育50-51
- 5.2 借鉴《新世训》德育原则强化教育引导作用51-52
- 5.2.1 坚持理性原则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51-52
- 5.2.2 弘扬中和文化加强德育建设52
- 5.3 借鉴《新世训》德育途径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52-54
- 5.3.1 力行圣贤道德教育52-53
- 5.3.2 重视道德教育生活化53
- 5.3.3 以生为本以德育人53-54
- 5.4 本章小结54-55
- 结论55-57
- 参考文献57-6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0-61
- 致谢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友兰;;新世训——生活方法新论[J];教育;2012年22期
2 马丽娟;;试析冯友兰《新世训》道德人格思想的现代价值[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邱开玉;;“理性”的“德感生活”——浅析冯友兰《新世训》的现代启示[J];现代教育论丛;2011年02期
4 邓联合;;冯友兰《新世训》: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理性化转换[J];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5 张萍;;《新世训》的伦理学启示[J];皖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邓联合;冯友兰《新世训》新估[J];学海;2002年03期
7 胡少诚;;尊理性而道中庸:浅析《新世训》之于冯友兰哲学[J];江汉论坛;2009年07期
8 谢荣华;“觉解”基础上的理性生活——冯友兰《新世训》“新生活方法”意蕴浅析[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马丽娟;;冯友兰《新世训》中道德人格的塑造[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年06期
10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萍;《新世训》生活伦理思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寅;《新世训》理性人格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3 罗慧;冯友兰《新世训》的现代价值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池成平;论《新世训》德育思想及其现代借鉴[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论《新世训》德育思想及其现代借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95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89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