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价值行为中的知行不一现象及其消解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5 20:57
  非价值行为与价值行为之间有一个连续的谱系,它们并非泾渭分明,知行不一呈现为多样模态。个体若在生命早期通过教养获得价值行为与情感方面的良好惯习,并不断学习社会价值知识使之内化为生命的一部分,他就很可能变成为"有价值感"或"有价值原则"的人。另外,若他在价值智慧方面同样努力修炼趋于完善,则可能获得心灵的自由,成为应用伦理学中所说"明智"者。人一生若一直处于这种惯习与明智状态下,那么他就能时刻自制自律而使"知""行"合一。若"知"与"行"都声称自己正当但实践中仍然冲突,则需"善"的斡旋。知行不一不仅拷问个体良心,更是拷问社会良知。知行不一更是社会公正与否的风向标,社会据此不断改良完善,消解外在不当规制措施,从而减少假知和伪行,将低层次的知行合一、表里如一,在持之以恒地内外兼修中,逐步走向有深度的表里如一、有高度的知行合一。知行不一作为一种现象,不仅仅是实在性行为,更是关涉话语实践——在知与行之外,还有语言符号的遮蔽,也即完整的链条应是:知—言说—行。 

【文章来源】: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年06期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知行不一的宏观分析
    (一)价值智慧对价值行为的统摄
    (二)知行不一的心理学机制
    (三)“良知”作为价值行为的前提
三、教育可否促成知行合一
    (一)价值之知是否可教
    (二)价值品质如何生成
    (三)教育的功效
四、知行不一的内在张力与外在消解
    (一)知行不一的内在张力
    (二)知行不一的外在消解
    (三)语言符号的遮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作为生命自觉的“努力”——对“努力”的教育现象学诠释[J]. 金生鈜.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05)
[2]个体发展的阶段性与哲学教育的审慎[J]. 刘铁芳.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01)
[3]知识的能力性和伦理性及其知核力研究[J]. 郝文武.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01)
[4]教育公平话语中的教育假设及其反思[J]. 石中英,霍少波.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8(06)
[5]正当及其合理性阐释[J]. 崔岐恩.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6]论公民道德知行关系张力的客观性与调适[J]. 黄明理,王利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7]中小学生价值教育的关键内容构成[J]. 陶志琼.  教育发展研究. 2013(08)
[8]王阳明哲学的实践本质——以“知行合一”为中心[J]. 董平.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1)
[9]意向与行动——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哲学阐释[J]. 方旭东.  社会科学. 2012(05)
[10]论朱熹重行不轻知的知行观[J]. 杨翰卿.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0(04)



本文编号:29383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9383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6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