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家庭抚养形式下大班幼儿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6 07:32
本研究主要从大班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切入点,对大班幼儿的家庭抚养形式以及其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为幼儿抚养教育提供合理的建议。本研究将按幼儿园的规模大小在沈阳市抽2所背景基本相同的幼儿园,在每个幼儿园选取大班幼儿进行调查,共调查100名幼儿。其中男孩54名,女孩46名,其中有效被试共60人,幼儿的年龄在5-6岁,平均年龄为5.5岁。为了解幼儿的基本信息、家庭抚养形式研究者自编了儿童基本资料卡。儿童基本资料卡主要内容为幼儿的姓名、年龄、主要抚养人等。并进行房树人家庭绘画测验后,对被试幼儿采用一对一的半结构访谈,内容为有关绘画作品,访谈主要围绕绘画中出现的家庭人物、家庭活动,以及访谈幼儿在家庭中的主要情感感受,对家庭成员的看法等等。本研究还采用了量表法对大班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量表采用由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系副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园长编制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测评量表》测评主要分为情绪控制、性格意志、社会适应、人际交往、品行习惯等维度来构思测评量表,共70道题。分析幼儿的房树人家庭绘画测试结果,通过心理投射原理,可以更好的了解幼儿心理状况,从背后看出幼儿家...
【文章来源】: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家庭抚养形式幼儿人数各总被试人数占百分比
图 3-1 不同家庭抚养形式下大班幼儿情绪控制维度的平均值同抚养形式下的幼儿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测评量表》中各维度表现结果上表可以看出,在情绪控制维度中,大班幼儿在情绪控制维度中与其抚养中其他抚养形式(题均分 2.35)和隔代抚养(题均分 2.32)题均分均为《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测评量表》中不同家庭抚养形式下的幼儿与隔代抚养合抚养下的幼儿存在非常显著性的差异;在其他抚养形式下的幼儿与混合有着非常显著性的差异。上图所知:在性格意志维度中,其他抚养、隔代抚养下的幼儿相比亲子抚绪控制上的表现较不理想;混合抚养下的幼儿为最低水平,说明这类抚养在情绪方面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较小,在平日里情绪表现也较为适宜。
图 3-2 不同家庭抚养形式下大班幼儿性格意志维度的平均值表得知在性格意志维度中,其他抚养(题均分 2.70)和隔代抚养(题均其他抚养形式的幼儿题均分。说明其他抚养、隔代抚养下的幼儿在性在一些问题,较之混合抚养形式表现相对较不理想。其中混合抚养(题平,说明在众多抚养形式中,混合抚养下的幼儿在性格意志上能够保能够做出适当的反应,控制在一个良好的范围内。表 3-6 不同家庭抚养形式下大班幼儿社会适应维度的差异性检验结果子 N 题均分 M SD F Sig 多抚养 28 1.7417.3929 6.584715.288 .003**抚养 6 2.4024.0000 17.9443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广州市某区幼儿园为例[J]. 吕利.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7(01)
[2]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蒋萍华.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11)
[3]隔代教养对幼儿的不良影响及对策研究[J]. 史艳丽,李书倩. 亚太教育. 2016(25)
[4]隔代抚养下亲子关系的现状及措施分析[J]. 郭江霞. 好家长. 2016(30)
[5]家庭抚养模式与婴幼儿发育商的队列研究[J]. 黄欣欣,欧萍,杨式薇,钱沁芳,黄艳. 中国妇幼保健. 2016(13)
[6]我国3-6岁幼儿健康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郜卫峰,顾大成. 体育科技. 2016(02)
[7]农村隔代抚养对儿童的影响及改善策略探究[J]. 白哲.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6(01)
[8]不同身份的抚养者对幼儿亲子依恋发展的影响研究[J]. 崔小煦,林云强. 幼儿教育. 2015(27)
[9]我国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测量和影响因素[J]. 赖运成,陈丽,叶一舵.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05)
[10]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J]. 赵军海. 中国妇幼保健. 2015(25)
硕士论文
[1]N市家长的幼儿心理健康观研究[D]. 杨铭.南京师范大学 2016
[2]利用故事促进幼儿心理健康[D]. 宋星星.华中师范大学 2015
[3]家庭教育视阈下幼儿家长学习的代际比较研究[D]. 冯国红.南京师范大学 2015
[4]不同抚养方式下3-6岁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比较研究[D]. 张小梅.云南师范大学 2015
[5]亲子抚养与隔代抚养儿童的家庭动力绘画表现方式之比较研究[D]. 尚英楠.上海师范大学 2015
[6]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研究[D]. 许海英.山东师范大学 2014
[7]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特点及干预[D]. 翟佳.河北师范大学 2014
[8]大连市5岁幼儿心理健康的研究[D]. 宋君凯.辽宁师范大学 2014
[9]幼儿心理健康与家庭功能的特点及关系研究[D]. 常红.安徽师范大学 2014
[10]寄养儿童社会化问题研究[D]. 黄明.东北财经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60181
【文章来源】: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家庭抚养形式幼儿人数各总被试人数占百分比
图 3-1 不同家庭抚养形式下大班幼儿情绪控制维度的平均值同抚养形式下的幼儿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测评量表》中各维度表现结果上表可以看出,在情绪控制维度中,大班幼儿在情绪控制维度中与其抚养中其他抚养形式(题均分 2.35)和隔代抚养(题均分 2.32)题均分均为《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测评量表》中不同家庭抚养形式下的幼儿与隔代抚养合抚养下的幼儿存在非常显著性的差异;在其他抚养形式下的幼儿与混合有着非常显著性的差异。上图所知:在性格意志维度中,其他抚养、隔代抚养下的幼儿相比亲子抚绪控制上的表现较不理想;混合抚养下的幼儿为最低水平,说明这类抚养在情绪方面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较小,在平日里情绪表现也较为适宜。
图 3-2 不同家庭抚养形式下大班幼儿性格意志维度的平均值表得知在性格意志维度中,其他抚养(题均分 2.70)和隔代抚养(题均其他抚养形式的幼儿题均分。说明其他抚养、隔代抚养下的幼儿在性在一些问题,较之混合抚养形式表现相对较不理想。其中混合抚养(题平,说明在众多抚养形式中,混合抚养下的幼儿在性格意志上能够保能够做出适当的反应,控制在一个良好的范围内。表 3-6 不同家庭抚养形式下大班幼儿社会适应维度的差异性检验结果子 N 题均分 M SD F Sig 多抚养 28 1.7417.3929 6.584715.288 .003**抚养 6 2.4024.0000 17.9443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广州市某区幼儿园为例[J]. 吕利.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7(01)
[2]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蒋萍华.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11)
[3]隔代教养对幼儿的不良影响及对策研究[J]. 史艳丽,李书倩. 亚太教育. 2016(25)
[4]隔代抚养下亲子关系的现状及措施分析[J]. 郭江霞. 好家长. 2016(30)
[5]家庭抚养模式与婴幼儿发育商的队列研究[J]. 黄欣欣,欧萍,杨式薇,钱沁芳,黄艳. 中国妇幼保健. 2016(13)
[6]我国3-6岁幼儿健康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郜卫峰,顾大成. 体育科技. 2016(02)
[7]农村隔代抚养对儿童的影响及改善策略探究[J]. 白哲.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6(01)
[8]不同身份的抚养者对幼儿亲子依恋发展的影响研究[J]. 崔小煦,林云强. 幼儿教育. 2015(27)
[9]我国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测量和影响因素[J]. 赖运成,陈丽,叶一舵.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05)
[10]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J]. 赵军海. 中国妇幼保健. 2015(25)
硕士论文
[1]N市家长的幼儿心理健康观研究[D]. 杨铭.南京师范大学 2016
[2]利用故事促进幼儿心理健康[D]. 宋星星.华中师范大学 2015
[3]家庭教育视阈下幼儿家长学习的代际比较研究[D]. 冯国红.南京师范大学 2015
[4]不同抚养方式下3-6岁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比较研究[D]. 张小梅.云南师范大学 2015
[5]亲子抚养与隔代抚养儿童的家庭动力绘画表现方式之比较研究[D]. 尚英楠.上海师范大学 2015
[6]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研究[D]. 许海英.山东师范大学 2014
[7]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特点及干预[D]. 翟佳.河北师范大学 2014
[8]大连市5岁幼儿心理健康的研究[D]. 宋君凯.辽宁师范大学 2014
[9]幼儿心理健康与家庭功能的特点及关系研究[D]. 常红.安徽师范大学 2014
[10]寄养儿童社会化问题研究[D]. 黄明.东北财经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601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960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