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人机学习共生体——论后人工智能教育时代基本学习形态之构建

发布时间:2021-01-28 17:04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实现了教育的规模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然而它并未突破传统教育知识传授模式的局限,未来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应当从"机器教人"向"人机共生"的知识创造性发展。"人机学习共生体"这一后人工智能教育时代的学习形态,是在分析人工智能发展历程和学习者角色演变的基础上,以经验之塔理论和知识创造螺旋理论为基础提出的。后人工智能教育时代人机共生的学习形态,即在学习者的客体观、主体观、主体间、共生观和他者观等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连续统样态的人工智能教育模式。人机学习共生体围绕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转化,形成了学习者与智能体的共生关系,通过共同化、表出化、联结化和内在化等知识转化过程,持继促进知识创造。人机共生学习是学习者、智能体和教师所构成的以知识共生为核心的学习过程。未来人机学习共生体的实现,需要解决智能体的主体性技术、学习绩效支持以及学习模式创设等挑战。 

【文章来源】:远程教育杂志. 2020,38(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人机学习共生体——论后人工智能教育时代基本学习形态之构建


人机学习共生体的理论模型

序列,学习模式,学习者,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分析是人机共生体学习模式的伊始,教师、智能体和学习者分别需要对学习目标进行分析。智能体作为人机共生学习的主体而存在,需要对学习目标进行智能化分析,其目的不仅是确定学习者通过学习活动所要达成的目标,而且为智能体实时分析学习者和自身对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提供评价标准。智能体对自我和学习者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的分析,是实现人机知识共生的重要基础,也是保证人机互教互学的主体间性的前提条件。教师对学习目标分析的目的,是确定学习内容、制定教学策略、安排教学事件以及制定评价内容;教师的学习目标分析也是评价智能体智能化程度的一个基础,教师或人工智能设计者,可以针对学习目标进行功能设计、开发和调节,使智能体能够具备内容学习、分析和评价等能力需求。学习者对学习目标的分析,不仅使其能够明确课程学习的目的,而且能够检验学习者教授智能体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在人机形成的认知学徒共同体中尤为重要。对教师、学习者和智能体而言,学习目标分析即精致学习内容和创建知识序列,智能体通过纳米级的知识点分解,能够将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精细分解和序列化,为实时检验学习者的学习进度、效果和内容推荐等提供保障。学习者特征分析是教师、学习者和智能体分别需要完成的任务。教师是为了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法、确定学习者的教学起点和设定智能体的相应功能和程序;学习者是为了实现主体自我了解和选择学习方法;智能体是为了进行学习效果的自我检验以及支持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诸如:内容推荐、会话方式和学习风格等。“人机共生”是人机共生体理论在教学中应用的重要环节,是学习者和智能体相互融合进行知识创造的基本过程,包括人机学徒活动、人机概念生成、构建知识系统和人机协同操作等四个阶段,它们通过螺旋循环的方式,实现知识创造的持续发生和发展。人机学徒是以认知学徒制为基础创建的学习者和智能体互教互学学习活动,是对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和运用的基本活动场域。学习者和智能体在互为学徒的知识创造过程中,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实现相互观察、相互模仿和相互学习。教师或设计者需要为人机学徒活动创建虚实场所、提供认知支持以及人机活动条件等。在人机学徒活动过程中,智能体需要进行功能预设,以满足学习者和智能体互为师徒的认知学徒关系活动。人机学徒活动最能体现人工智能教育从教师中心向学习者和智能体共生模式转变的特征,它将学习者教会智能体相关知识和技能作为重要的学习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智能教育场域中的学习者建模研究趋向[J]. 黄涛,王一岩,张浩,杨华利.  远程教育杂志. 2020(01)
[2]科技向善:国际“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新路向——解读《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和挑战》[J]. 王佑镁,宛平,赵文竹,柳晨晨.  开放教育研究. 2019(05)
[3]人工智能环境下的学习发生机制[J]. 郭炯,郝建江.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9(05)
[4]教育人工智能(EAI)中的多模态学习分析、适应性反馈及人机协同[J]. 陈凯泉,张春雪,吴玥玥,刘璐.  远程教育杂志. 2019(05)
[5]情感导学系统(ATS)的关键技术及其导学模型研究——论智能导学系统走向情感导学系统之意蕴[J]. 龚礼林,刘红霞,赵蔚,刘阳.  远程教育杂志. 2019(05)
[6]教育智能体对认知学习的作用机制研究述评[J]. 刘清堂,巴深,罗磊,张翼恒,吴林静.  远程教育杂志. 2019(05)
[7]国际领域“人工智能+教育”的研究进展与前沿热点——兼论我国“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策略[J]. 李海峰,王炜.  远程教育杂志. 2019(02)
[8]类主体:生态文明教育的人性假设[J]. 冯建军.  教育研究. 2019(02)
[9]人工智能:不确定的自主性知识创造[J]. 李建中.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9(01)
[10]人工智能支持下的智适应学习模式[J]. 李海峰,王炜.  中国电化教育. 2018(12)



本文编号:30053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0053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4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