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农牧区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
本文关键词:青海农牧区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在这个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是信息技术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对于教学条件性对的青海农牧区来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够极大地促进当地的教学发展。借助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为偏远地区的学校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由于受到区域经济条件和教育理念的限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极为不平衡。目前,大多数城市学校已形成系统的教育信息化体系,硬件设施、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都较为完善,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较高。与之相比,青海农牧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虽然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农牧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支持,为农牧区学校配备了相关的设施,但不可否认的是,农牧区初中教师的信息素养仍有待提升。农牧区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面对的问题不仅是基础设施不足,更重要的是“会不会用”和“较少使用”的问题。 目前,我国较为成熟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多为发展时间较长的城市化模式。现在推行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也正是城市化的模式。城市地区的社会和教学环境与青海农牧区有较大差别,城市化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农牧区的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本研究在大量教育工作者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方式对青海农牧区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分析,并针对当地的现状对青海农牧区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 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 导论,在导论中对选题的缘由和意义、文献综述等内容做了系统的阐述。 第一章,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本部分重点阐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学习理论等对本研究的启示。 第二章,青海农牧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涵与意义。本部分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青海农牧区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第三章,农牧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状的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使用Excel、Stata10.0和SPSS18.0对数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通过对访谈问题的分析对数据分析做了必要的补充,使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更为清晰地呈现出来。 第四章,农牧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本部分针对青海农牧区初中的现有条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农牧区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与目标,并依据相关目标分别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等多个角度提出了适合农牧区初中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希望这些策略可以对青海农牧区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所促进。
【关键词】:青海农牧区 初中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导论10-24
-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10-11
- (一) 研究背景10
- (二)选题缘由10-11
- (三)选题的意义11
- 二、概念界定11-13
- (一) 青海省农牧区11
- (二) 农牧区初中11
- (三) 信息技术11-12
- (四) 课程12-13
- (五) 整合13
- (六)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13
-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13-14
- (一) 研究内容13-14
- (二) 研究方法14
- 四、文献综述14-24
- (一) 文献统计14
- (二) 国外研究综述14-17
- (三) 国内研究综述17-24
- 第一章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24-30
- 一、行为主义理论24
- (一) 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24
- (二) 行为主义理论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启示24
- 二、建构主义理论24-26
- (一)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24-26
- (二) 建构主义理论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启示26
- 三、多元智能理论26-30
- (一) 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27
- (二) 多元智能理论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启示27-30
- 第二章 青海农牧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涵与意义30-38
-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30-33
- (一) 对信息技术的认识30
- (二) 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30-31
- (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31-33
- 二、青海农牧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33-38
- (一) 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与利用33-34
- (二) 提升教学效率34
- (三)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4-35
- (四) 培养学生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5-38
- 第三章 青海农牧区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状调查与分析38-54
- 一、青海农牧区初中调查概况38-39
- (一) 青海农牧区初中概况38
- (二) 调查对象38
- (三) 问卷的编制、发放与回收38-39
- 二、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39-49
- (一)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现状39-41
- (二) 教师的基本情况41-43
- (三)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及学习情况43-44
- (四) 教师的多媒体使用能力现状44-47
- (五) 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47-48
- (六)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频率48-49
- 三、访谈问题分析49-51
- (一) 牧区初中信息技术整合缺乏领导的支持49-50
- (二) 一线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不高50-51
- (三) 学生信息素养不高51
- 四、调查小结51-54
- 第四章 青海农牧区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54-72
- 一、青海农牧区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54-58
- (一) 教育主管部门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开展的原则54
- (二) 教师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54-58
- 二、青海农牧区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58-59
- (一) 逐步提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率58-59
- (二) 注重学生在教学中作用的发挥59
- (三) 形成各学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59
- 三、青海农牧区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建议59-72
- (一) 教育主管部门积极推动与支持59-61
- (二) 学校领导层的全力支持61-65
- (三) 教师的自我提升65-66
- (四) 多途径培养学生信息素养66-67
- (五)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建议67-72
- 结束语72-74
- 参考文献74-78
- 附录78-82
- 致谢82-84
-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8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基于信息技术的“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2 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3 黄宇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4 苗逢春;解析信息技术整合于中小学学科教学的实效性及其实施途径[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5 张际平,高丹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与层面实质分析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6 王琴,杜华,张舒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种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7 李芒;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意义及原则[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8 焦瑶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问题与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9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10 曾祥霖;张绍文;;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层次和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洁芳;中美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学科课程整合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周雷;基于CSCL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美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邱晓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行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赵宇明;基于课程整合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小青;中小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策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姜灵芝;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青海农牧区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43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04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