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与课堂师生互动重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8 08:09

  本文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与课堂师生互动重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前课堂中教师互动意识不强、学生参与互动机会不均等等现象屡见不鲜。而这些问题正是新课改需要解决的,新课改要求我们要不断去反思,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新策略。尤尔根·哈贝马斯是德国最重要的教育哲学家之一,他的核心思想—交往行为理论在全世界也有广泛影响。他理论中倡导的交往理性、主体间平等对话、民主协商、相互尊重和理解,与现今课堂师生互动中需要的精神不谋而合,为师生互动提供了理论借鉴。 本文运用文献法、课堂观察法等,试图挖掘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中的有益思想对课堂师生互动重构的启示意义,为师生互动的重构提供有效的策略。 本文共分为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介绍选题由来及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整理了国内外的研究状况,介绍了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哈贝马斯的生平简介。介绍了哈氏的生平、著述、社会背景和理论背景,从而提炼出一些对哈氏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和事件等。 第三部分: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利用文献查阅阐述生活世界及其殖民化、行为的类型、交往合理性和对话的内容及其在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中的地位,并提炼出该理论的精华,为下文的分析做准备。 第四部分:对当前我国初中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进行透析。通过深入初中课堂的观察,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炼和分析。 第五部分:论述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我国初中课堂师生互动重构的启示。结合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课堂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总结出师生互动属于交往行为,我们应该培养具有理性基础的师生互动行为。 第六部分:我国初中课堂师生互动重构的实施策略。通过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和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提出解决课堂中问题的具体策略,例如课堂师生互动要回归生活世界,单一层面的师生关系向主体间性的转换等,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理论 课堂 师生互动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10
  • 绪论10-17
  • 一、 问题的提出10-11
  • 二、 研究意义11
  • 三、 文献综述11-15
  • (一) 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国内外研究11-13
  • (二) 对课堂师生互动的国内外研究13-15
  • 四、 研究方法15-16
  • 五、 核心概念界定16-17
  • 第一章 哈贝马斯生平简介17-19
  • 一、 生平17
  • 二、 著述17
  • 三、 社会背景17-18
  • 四、 理论背景18-19
  • (一) 当代语言哲学的转向18
  • (二) 马克斯·韦伯合理化理论的启示18-19
  • 第二章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19-26
  • 一、 交往的背景:生活世界19-20
  • (一) 生活世界的含义19
  • (二) 生活世界的殖民化19-20
  • 二、 行为的类型20-21
  • 三、 交往灵魂:交往合理性21-23
  • (一) 交往合理性的基本要素21-22
  • (二) 交往合理性—重建生活世界的有效途径22-23
  • 四、 交往的方式:对话23-26
  • (一) 交互主体存在的基础条件23-24
  • (二) 理想的对话环境24-26
  • 第三章 当前我国初中课堂师生互动存在问题透析26-36
  • 一、 课堂师生互动观察的背景介绍26
  • 二、 课堂中学生参与互动机会、师生主体地位的不平等26-31
  • (一) 课堂中学生参与互动机会的不平等27-30
  • (二) 课堂中师生主体地位的不平等30-31
  • 三、 课堂中师生交往的方法、内容简单31-33
  • (一) 课堂师生互动类型单一31-32
  • (二) 师生互动内容的理论化、过程的形式化32-33
  • 四、 课堂师生互动中的一些环节存在刻板化33-34
  • 五、 教师互动意识不强34
  • (一) 教师对学生主体认识的偏差34
  • (二) 教师缺少对学生的人文关怀34
  • (三) 教师互动意识的模糊性和功利性34
  • 六、 大班化教学对课堂师生互动的不利影响34-36
  • 第四章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我国课堂师生互动重构的启示36-41
  • 一、 新型课堂师生互动形式的基本特征36-37
  • (一) 课堂师生互动强调学生个性化的实现36
  • (二) 课堂师生互动是一个交往过程36
  • (三) 课堂师生互动形式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结构36-37
  • 二、 课堂师生互动属于主体间性的交往行为37-39
  • (一) 主体间性的概述37
  • (二)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属于目的论和规范调节行为37-38
  • (三) 课堂师生互动中的主体间性38-39
  • 三、 价值目标定位:建构以理性为基础的课堂师生互动39-41
  • (一) 课堂师生互动的价值理性39
  • (二) 课堂师生互动的交往理性39-40
  • (三) 课堂师生互动的实践理性40-41
  • 第五章 我国初中课堂师生互动重构的实施策略41-52
  • 一、 课堂师生互动要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结合41-42
  • (一) 课堂师生互动的目标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41
  • (二) 课堂师生互动的内容要贴近生活,引起学生兴趣41-42
  • 二、 要加强课堂中师生间的对话42-43
  • (一) 对话要注重与生活世界的联系42
  • (二) 课堂师生互动中对话的介入42-43
  • 三、 单一层面师生关系向主体间性的转换43-49
  • (一) 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43-44
  • (二) 重视师生间的情感共鸣44-45
  • (三)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45
  • (四)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精神45-46
  • (五)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46-49
  • 四、 重构课堂师生互动的具体策略49-52
  • (一) 创设问题情境策略49
  • (二) 动静结合策略49-50
  • (三) 对话与倾听策略50
  • (四) 营造和谐氛围策略50-52
  • 结语52-53
  • 参考文献53-56
  • 后记56-57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57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关桂芹;通向解放的乌托邦之路——哈贝马斯交往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与课堂师生互动重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44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144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e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