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运用心理剧技术对初中生抑郁问题的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0 17:12

  本文关键词:运用心理剧技术对初中生抑郁问题的干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世界80年代中后期,心理剧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逐渐被介绍到我国,被心理咨询与临床治疗的专家学者所了解并开始慢慢认可。当前,有关心理剧疗法的研究大多都集中在理论的介绍及应用效果的研究上,而针对真实的治疗过程和团体性质的干预辅导较少,不仅如此,该项疗法在学校的心理健康领域的实践应用更是凤毛麟角。鉴于理论研究和现实的考虑,本研究尝试使用心理剧疗法对六名存在抑郁心理问题的初中生进行团体干预治疗,并对该干预过程进行研究,以探讨心理剧疗法对存在抑郁心理问题的初中生的干预效果,为进行相关方面的应用和理论研究提供可供参考的材料。 本研究包括六部分,第一部分是问题提出。指出心理剧疗法作为一种健康有效的治疗技术,可以应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丰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说明本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首先,对心理剧疗法的概念及其发展、构成要素、治疗阶段和理论基础做详细的介绍;其次对青少年抑郁的主要表现形式、影响因素及发病率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心理剧治疗抑郁症状的依据和意义:(1)心理剧对抑郁症状的解释说明该疗法适合抑郁问题的治疗。(2)临床研究成果证明了其对于抑郁问题干预的有效性;(3)心理剧疗法的特点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相契合。(4)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纲要》中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的要求。 第三部分为研究设计。在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研究目标、研究计划和研究工具。主要采用心理剧技术对六名存在抑郁症状的初中生进行团体干预研究,,按照前测-干预-后测-分析的思路展开,其中前后测是通过抑郁症状量表SDS的得分进行评定。 第四部分为团体的干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团体的形成与建立阶段,心理剧治疗阶段和团体结束阶段,本文对每个阶段的干预过程和团体成员的情绪行为表现做了详尽的描述和分析评论。 第五部分为干预结果及讨论。采用了抑郁症状量表测验对团体成员情绪和行为变化进行分析和测评,结果显示团体成员的抑郁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活动结束两个月后,对活动成员进行了回访,通过填写团体经验评估表的方式来评定心理剧治疗两个月后的后续效果。效果显示团体辅导明显改善了成员的抑郁情绪和生活态度。 第六部分是讨论与反思。概括总结本次研究结果的意义,并对成员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心理剧疗法对干预初中生抑郁心理问题的优势以及进行心理剧治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心理剧疗法 初中生 心理健康教育 团体辅导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1 问题提出10-11
  • 2 文献综述11-25
  • 2.1 心理剧11-21
  • 2.1.1 心理剧的概念及其发展11-13
  • 2.1.2 心理剧构成要素13-15
  • 2.1.3 心理剧治疗过程15-16
  • 2.1.4 心理剧的治疗技术16-19
  • 2.1.5 心理剧理论基础19-21
  • 2.1.5.1 心理剧的理论核心:角色理论19
  • 2.1.5.2 心理剧的哲学基础:存在主义19-20
  • 2.1.5.3 心理剧汲取了精神分析理论中的有利资源20-21
  • 2.2 抑郁21-23
  • 2.2.1 青少年抑郁的主要表现形式21
  • 2.2.2 青少年抑郁现状的研究21-23
  • 2.2.2.1 青少年抑郁的发病率21-22
  • 2.2.2.2 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因素22-23
  • 2.3 心理剧疗法治愈抑郁的依据和意义23-25
  • 2.3.1 心理剧对抑郁症状的解释和治疗23-24
  • 2.3.2 临床研究成果证明心理剧疗法干预抑郁的有效性24
  • 2.3.3 年龄特点:心理剧更适合青少年这个年龄阶段24-25
  • 2.3.4 契合《心理健康教育纲要》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25
  • 3 研究设计25-30
  • 3.1 研究目标25-26
  • 3.2 研究工具26-27
  • 3.2.1 抑郁症状自评量表(SDS)26
  • 3.2.2 心理剧治疗团体状况评估表26
  • 3.2.3 团体经验评估表26-27
  • 3.3 被试选择27
  • 3.4 干预的过程和方案设计27-30
  • 4 团体辅导的过程及成员的情绪和行为表现30-38
  • 4.1 团体的形成和建立阶段30-33
  • 4.1.1 团体的形成30-32
  • 4.1.2 团体的建立32-33
  • 4.2 心理剧的治疗阶段33-37
  • 4.2.1 心理剧主题:离别33-34
  • 4.2.2 心理剧主题:失去34-35
  • 4.2.3 心理剧主题:离家求学35-36
  • 4.2.4 心理剧主题:懵懂的初恋36-37
  • 4.3 心理剧团体辅导的结束阶段37-38
  • 5 干预结果及讨论38-41
  • 5.1 测试结果及分析38-40
  • 5.1.1 心理剧干预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被试抑郁症状的整体影响38-39
  • 5.1.2 心理剧治疗对实验组被试抑郁症诸因子的影响39-40
  • 5.2 心理剧治疗结束时的反馈效果评估40
  • 5.3 两个月后跟踪反馈效果评估40-41
  • 6 讨论和小结41-44
  • 6.1 针对结果的讨论41
  • 6.2 心理剧疗法对干预初中生抑郁心理问题具有积极意义或优势41-42
  • 6.3 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剧治疗需要注意的问题42-43
  • 6.3.1 治疗前的准备42
  • 6.3.2 暖身阶段42
  • 6.3.3 演出阶段42-43
  • 6.3.4 分享阶段43
  • 6.4 不足及今后的展望43-44
  • 参考文献44-47
  • 附录47-52
  • 附录一 心理剧倡议书47-48
  • 附录二 团体契约书48-49
  • 附录三 SDS 抑郁量表49-50
  • 附录四 团体经验评估表50-51
  • 附录五 心理剧治疗实施状况评估表51-52
  • 后记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茗,张金霞,徐放,沈庆凤;青少年抑郁、焦虑症状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04期

2 陈美英;曹素贞;陈玉妹;;青少年抑郁障碍影响因素及其干预探讨[J];重庆医学;2009年07期

3 余敦旺;对莫雷诺心理剧方法的评价[J];池州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4 刘启刚;;心理剧的理论基础及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韦耀阳;秦振飙;王丽;;心理剧在学生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6 苏朝霞;康妍;李建明;;青少年抑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5期

7 张紫石;张嘉玮;;心理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应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8 李帮琼;;心理剧——有效的学校团体心理咨询方式[J];教学与管理;2007年10期

9 郭平;雷榕;;浅议心理剧的理论基础和作用[J];学理论;2011年04期

10 李鸣;心理剧的历史和理论[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5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托娅;心理剧治疗对服刑人员抑郁症状影响的现场实验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运用心理剧技术对初中生抑郁问题的干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91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191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2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