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教育城镇化:形成机制与实践后果——基于中西部工业欠发达县域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24 09:14
教育城镇化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实践中出现了教育城镇化水平远高于人口城镇化水平的不协调现象。研究发现,农村家庭追求优质教育资源是教育城镇化的基础,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的政策,推动了学生管理从属地管理向双轨管理变化,方便了农村学生向县城流动,加之政府在追求城镇化目的下采取了强化县城教育优势的措施,加速了农村学生向县城流动的速度,最终形成过度教育城镇化现象。就读于县城学校的农村学生与县城学生形成了县城内部二元教育结构,农村学生处于结构性底层位置。农村学生在县城教育竞争体系中处于依附地位,以教育实现阶层流动的难度加大。
【文章来源】:北京社会科学.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研究缘起
二、过度教育城镇化现象的形成
(一)农村家庭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二)学生属地管理制度的打破
(三)地方政府主导的教育资源集中
三、过度教育城镇化与县城内部二元教育结构
(一)教育资源配置的二元结构
(二)学校内部的二元教育结构
(三)家庭教育投入的二元结构
四、依附性教育竞争与阶层壁垒的固化
(一)依附性的教育竞争
(二)固化的阶层壁垒
五、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西部县域的“去工业化”及其社会影响[J]. 安永军. 文化纵横. 2019(05)
[2]基础教育城镇化特征及其动力机制研究——以新沂市为例[J]. 丁于钊,罗小龙,王绍博. 现代城市研究. 2019(08)
[3]阶层流动竞争与教育风险投资——对甘肃宁县“陪读”现象的解读[J]. 雷望红. 中国青年研究. 2018(12)
[4]教育城镇化的异化样态反思及积极建设思路[J]. 秦玉友. 教育发展研究. 2017(06)
[5]中国乡村教育发展路向的理论难题[J]. 李涛. 探索与争鸣. 2016(05)
[6]“两为主政策”转向“国民同待遇政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探析[J]. 杨明. 社会科学战线. 2014(12)
[7]教育城镇化:改善农村教育的必由之路[J]. 王鲁楠,贾林祥. 教育评论. 2014(10)
[8]关于“中国式小农经济”的几点认识[J]. 贺雪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9]城镇化进程中潍坊市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发展研究[J]. 王俊杰.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03)
[10]城乡教育一体化:问题形态与制度突破[J]. 邬志辉. 教育研究. 2012(08)
本文编号:3359714
【文章来源】:北京社会科学.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研究缘起
二、过度教育城镇化现象的形成
(一)农村家庭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二)学生属地管理制度的打破
(三)地方政府主导的教育资源集中
三、过度教育城镇化与县城内部二元教育结构
(一)教育资源配置的二元结构
(二)学校内部的二元教育结构
(三)家庭教育投入的二元结构
四、依附性教育竞争与阶层壁垒的固化
(一)依附性的教育竞争
(二)固化的阶层壁垒
五、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西部县域的“去工业化”及其社会影响[J]. 安永军. 文化纵横. 2019(05)
[2]基础教育城镇化特征及其动力机制研究——以新沂市为例[J]. 丁于钊,罗小龙,王绍博. 现代城市研究. 2019(08)
[3]阶层流动竞争与教育风险投资——对甘肃宁县“陪读”现象的解读[J]. 雷望红. 中国青年研究. 2018(12)
[4]教育城镇化的异化样态反思及积极建设思路[J]. 秦玉友. 教育发展研究. 2017(06)
[5]中国乡村教育发展路向的理论难题[J]. 李涛. 探索与争鸣. 2016(05)
[6]“两为主政策”转向“国民同待遇政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探析[J]. 杨明. 社会科学战线. 2014(12)
[7]教育城镇化:改善农村教育的必由之路[J]. 王鲁楠,贾林祥. 教育评论. 2014(10)
[8]关于“中国式小农经济”的几点认识[J]. 贺雪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9]城镇化进程中潍坊市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发展研究[J]. 王俊杰.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03)
[10]城乡教育一体化:问题形态与制度突破[J]. 邬志辉. 教育研究. 2012(08)
本文编号:33597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35971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