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社会行为对儿童归因、情绪反应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友谊、社会行为对儿童归因、情绪反应及应对方式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儿童对于社会情景的信息加工方式及其行为一直是社会认知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Crick与Dodge(1994)提出,当儿童在面临左右为难的冲突情景时,他们首先对社会线索和信息进行编码和解释;接下来检索自己的认知目录,评估并决定针对上述情景的可能反应;最后选择并执行选择的应对方式。Lemerise与Arsenio(2000)将情绪体验跟Crick与Dodge(1994)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型(SIP)进行了整合,认为情绪可能影响其加以注意和唤起的信息,以及儿童对降临到他们身上的消极事件的应对方式。 本研究采用Masten,Morison与Pellegrini(1985)编制的“班级戏剧”(修订版)(The Revised Class Play)和Kim B. Burgess, Julie C.Wojslawowicz与KennethH. Rubin编制的归因与应对方式问卷(Attributions and CopingQuestionnaire)。修订版班级戏剧用来筛选具有不同社会行为(社会退缩、攻击行为)特征的儿童。归因与应对方式问卷包括五个生活事件,用来测查儿童在模糊冲突情景下的归因、情绪反应及应对方式,每个事件设置了普通同学和最好朋友两种友谊背景。 本研究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某市城市和农村各一所中学,八年级学生共738人,进行集体问卷调查,剔除无效问卷后,剩余有效被试722人。根据班级戏剧测查结果,筛选出社会退缩行为组60人,攻击行为组67人,对照组64人,三组被试共191人。本研究考察了儿童的归因、情绪反应及应对方式状况,并以友谊、社会行为及性别为自变量,以归因、情绪反应及应对方式各维度为因变量,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简单效应检验,简单简单效应检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儿童对于模糊情景下冲突事件的归因、情绪反应和应对方式都已经趋于成熟,在归因方式上较多的选择亲社会和中性归因;情绪反应较多的是没关系和生气;应对方式较多的选择平息和成人介入。 2.儿童对于模糊情景下冲突事件的归因、情绪反应和应对方式存在性别差异,这种差异受友谊背景的影响。女孩比男孩较多的做中性归因的归因方式,在普通同学的友谊背景下,男孩比女孩较多的做外部责备的归因方式;女孩比男孩较多的报告了悲伤的情绪反应,对照组在普通同学友谊背景下,社会退缩组在最好朋友的友谊背景下,男孩比女孩较多的报告了焦虑的情绪反应;不管在何种友谊背景下,男孩均比女孩较多的选择了报复的应对方式。 3.对于不同社会行为(社会退缩、攻击行为)的儿童来讲,他们与对照组儿童一样,当冲突事件涉及的是最好朋友时,比起普通同学,他们在归因、情绪反应和应对方式上都有所缓和,充分显示了友谊对于处理冲突事件的调节器作用。 4.在平息的应对方式上,不同社会行为(社会退缩、攻击行为)的儿童存在差异,攻击行为组比社会退缩组儿童较多的选择了平息的应对方式。
【关键词】:友谊 社会行为 归因 情绪反应 应对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1 前言12-13
- 1.1 问题提出12
- 1.2 研究意义12-13
- 2 文献综述13-29
- 2.1 友谊13-17
- 2.1.1 友谊的界定13-14
- 2.1.2 友谊的发展14-15
- 2.1.3 友谊的功能15-17
- 2.2 社会行为17-20
- 2.2.1 社会退缩17-19
- 2.2.2 攻击行为19-20
- 2.3 社会行为与友谊20-22
- 2.3.1 社会退缩与友谊20-21
- 2.3.2 攻击行为与友谊21-22
- 2.4 归因、情绪反应及应对方式22-26
- 2.4.1 归因22-24
- 2.4.2 情绪反应24
- 2.4.3 应对方式24-26
- 2.5 友谊与归因、情绪反应、应对方式26-27
- 2.6 社会行为与归因、情绪反应、应对方式27-29
- 2.6.1 社会退缩与归因、情绪反应、应对方式27-28
- 2.6.2 攻击行为与归因、情绪反应、应对方式28-29
- 3 研究方法29-31
- 3.1 研究对象29
- 3.2 研究工具29-31
- 3.2.1 班级戏剧29-30
- 3.2.2 归因与应对方式问卷30-31
- 3.3 研究程序31
- 3.3.1 问卷的翻译31
- 3.3.2 问卷的预测与修订31
- 3.3.3 问卷的正式施测31
- 3.3.4 数据处理31
- 4 研究结果31-47
- 4.1 社会退缩儿童、攻击行为儿童的筛选31-32
- 4.2 儿童归因、情绪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总体状况32-39
- 4.2.1 归因32-34
- 4.2.2 情绪反应34-37
- 4.2.3 应对方式37-39
- 4.3 友谊、社会行为与归因39-40
- 4.3.1 归因方式—外部责备39-40
- 4.3.2 归因方式—中性归因40
- 4.4 友谊、社会行为与情绪反应40-43
- 4.4.1 情绪反应—没关系40-41
- 4.4.2 情绪反应—悲伤41
- 4.4.3 情绪反应—生气41-42
- 4.4.4 情绪反应—焦虑42-43
- 4.5 友谊、社会行为与应对方式43-47
- 4.5.1 应对方式—回避43-44
- 4.5.2 应对方式—报复44-45
- 4.5.3 应对方式—平息45-46
- 4.5.4 应对方式—成人介入46-47
- 5 分析与讨论47-57
- 5.1 儿童归因、情绪反应及应对方式的基本情况47-48
- 5.1.1 儿童归因的基本情况47
- 5.1.2 儿童情绪反应的基本情况47-48
- 5.1.3 儿童应对方式的基本情况48
- 5.2 儿童归因、情绪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性别差异48-50
- 5.2.1 儿童归因的性别差异48-49
- 5.2.2 儿童情绪反应的性别差异49-50
- 5.2.3 儿童应对方式的性别差异50
- 5.3 友谊对儿童归因、情绪反应及应对方式的影响50-54
- 5.3.1 友谊对儿童归因的影响50-51
- 5.3.2 友谊对儿童情绪反应的影响51-52
- 5.3.3 友谊对儿童应对方式的影响52-54
- 5.4 社会行为对儿童归因、情绪反应及应对方式的影响54-57
- 6 结论与建议57-58
- 6.1 结论57
- 6.2 建议57-58
- 7 不足与展望58-60
- 参考文献60-64
- 附录 164-66
- 附录 266-67
- 附录 367-68
- 附录 468-7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72-73
- 致谢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君;;刍议大学新生的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J];学习月刊;2011年10期
2 孙潇镥;;大学生挫折应对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3 周喜华;;高校留级生的学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13期
4 邱鸿钟;陈晓云;马利军;;广州公交车司机压力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7期
5 彭小红;郑谊贞;;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Z1期
6 蒋燕宾;;基于大专学生应对方式的调查与研究[J];文教资料;2011年20期
7 龚雨玲;;武警基层干部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工作倦怠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4期
8 宁凯;;基于应对理论的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9期
9 尹绍清;;大学生攻击行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7期
10 吕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特质焦虑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思霓;崔丽娟;王斯;翁佳佶;;归因、应对方式对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影响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吴胜涛;张建新;;农民工的人格资源与贫困归因[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赵欣;;工作应激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陈红;郭成;;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5 刘训俭;;手术室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的研究[A];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田春梅;张素珍;王素枝;;临床护士情绪障碍及应对方式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张正银;;儿科新护士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研究[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8 刁利华;李玉玲;尹秋;郭勇;;SARS病人心理状态与应对方式调查及心理干预[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周丹;;影响口腔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常见因素及应对方式[A];全国口腔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章金辉;严伟良;;老年人应对方式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A];2006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原方;寻求积极的应对方式[N];中国妇女报;2006年
2 胡善联;绝对太个性还是相对好[N];医药经济报;2001年
3 记者 温云楠;我区贸易出口额同比增长15.87倍[N];阿勒泰日报;2008年
4 张二虎 孟旭;从大学生应对SARS看心理健康教育漏缺[N];中国教育报;2003年
5 陈思进;美国低物价归因[N];中国经营报;2011年
6 宏宇;日本新一届内阁组建完成[N];工人日报;2010年
7 苏雁;升息预期再度推升美元[N];汕头日报;2006年
8 记者 毛磊;中国非典科研错失世界第一[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9 银河证券 丁圣元;人民币利率无法反映经济周期[N];证券时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陈姗姗;东航去年巨亏27亿 归因“卖飞机”[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朝霞;宗教性归因:理论与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解月光;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实施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晴;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陈江涛;决策后悔的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李鹏;社会责任感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方正;可辩解型产品伤害危机对顾客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李杨;慢性病患儿及父母应激源、应对方式以及教育干预效果评价[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8 王文燕;个性与情志致病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植凤英;西南少数民族心理压力与应对:结构、特征及形成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李雁晨;顾客信任在顾客服务归因中的作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莉;[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赵平平;小学生欺负行为与其人格、交往归因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孔令艳;中学生交往归因、社会支持与学校归属感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4 何国宏;幼儿对同伴冲突的归因以及不同归因下应对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闫志英;高中生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海荣;蒙汉初中生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7 宋淑娟;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及其训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孙雄辉;大学生生活事件、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晓东;体育合作学习对不同人格特征大学男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0年
10 温义媛;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其社会适应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友谊、社会行为对儿童归因、情绪反应及应对方式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61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36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