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支持教师区域研修的PAST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3 23:55
  区域研修是区域(县、区)自行组织开展的教师发展模式。调研发现,研修活动设计随意性较强、缺乏有效的理论模型支撑是当前我国区域研修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在文献研究和大规模调研的基础上,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协作学习理论、活动理论和交互理论为指导,构建支持教师区域研修的教学法—评价—空间—技术(PAST)模型,解读核心要素的内涵,厘清核心要素的关系,重点明确核心要素在区域研修活动设计中的含义和作用,介绍模型特征和应用重点、难点,并设计了精准教研支持下的工作坊主题研修活动,为区域研修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文章来源】:中国电化教育.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支持教师区域研修的PAST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


PAST模型

曲线,课堂,数据,行为


图2展示了张老师课堂中S(学生)行为(读写、举手、听讲、应答)和T(教师)行为(板书、讲授、师生互动、巡视)的占比分布;由图3的Rt-Ch分析结果,张老师T行为占有率为56.72%,S行为占有率为43.28%,转换率为41.79%,说明该课堂中师生活动交流较频繁,属于对话型课堂。如下页图4所示,计算得出张老师课堂上的学生参与度平均水平是38.55%;课堂表现曲线(如下页图5所示)展示了该节课上学生的表现一致性,当学生课堂行为一致时曲线走高,例如齐读、齐写等,当学生课堂行为离散时曲线走低,例如个体举手,个体回答问题等;基于LICC量表选取4个维度、12个视角和30个观察点,由坊员在线对该课堂进行评课,由此生成了如下页图6所示的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矩阵,教学内容方面有“任务内涵”和“课堂评价”这两个观察点被评为“一般”,其它观察点均为“优秀”。图3 张老师课堂Rt-Ch报告

散点图,课堂,学生


图3 张老师课堂Rt-Ch报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区域研修现状及发展研究——基于全国25省(市)35县(区)的调研[J]. 张妮,刘清堂,曾祥翊,李阳,胡小勇.  中国电化教育. 2019(10)
[2]基于人工智能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方法及其应用[J]. 刘清堂,何皓怡,吴林静,邓伟,陈越,王洋,张妮.  中国电化教育. 2019(09)
[3]精准教研视域下的教师画像研究[J]. 胡小勇,林梓柔.  电化教育研究. 2019(07)
[4]在线教师共同体模型及应用研究[J]. 张思.  中国远程教育. 2019(03)
[5]五要素视角下教师混合式研修模式构建研究[J]. 赵呈领,蒋志辉,李红霞.  电化教育研究. 2017(03)
[6]基于APT教学模型的移动学习对学生学习兴趣与成绩的影响研究——以小学数学“扇形统计图”为例[J]. 张屹,白清玉,李晓艳,朱映辉,范福兰,谢玲.  中国电化教育. 2016(01)
[7]论课堂观察LICC范式:一种专业的听评课[J]. 崔允漷.  教育研究. 2012(05)



本文编号:34745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4745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5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