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伦理风险:智能时代教育回归原点的中国智慧
发布时间:2021-12-01 19:56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发展将带来教育的深刻变革,但也伴随着具有隐蔽性、诱惑性的伦理风险,包括人的主体性地位实现、学习效果控制、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社会竞争和教育公平等多个方面。潜在的伦理风险需要"回归原点"的教育预防和规避。回归原点就是回到教育的本土性和本体性",本土"强调教育要立足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制度、人民生活实际;"本体"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和坚持立德树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本体论上强调性命之学,价值论上重视德性伦理,认识论上强调心的作用,方法论上重视体悟,这是建构智能时代教育伦理的重要基石。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向善"的技术伦理,在防止人被技术异化、避免恶性竞争、保障公平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是思考智能时代教育发展的原点,是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宝库,将为规避未来世界教育中技术应用的伦理风险贡献中国智慧。
【文章来源】:教育研究. 2020,41(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一、智能时代教育发展新样态
二、教育中新技术应用的潜在伦理困境
(一)信息时代知识快速更新,个体往往陷于目不暇接和无所适从之境,人是更解放还是更不自由
(二)虚拟现实下的“真假不分”,让人离真实的生活更近还是更远
(三)人工智能所建构的智慧和能力标杆,会让人朝更同质化还是更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四)快餐式学习的碎片化、泛在性、即时性、随意性,强化还是弱化学习的真实效果
(五)强调能力培养和快速学习的技术时代,加剧还是减缓了社会竞争;如果是前者,技术发展何以让人更幸福、更快乐、更健康,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景
(六)企业领跑、市场主导下的智能教育布局,让未来教育更加公平还是更不公平
三、智能时代呼唤教育回归原点
四、建构基于原点的教育伦理
(一)本体论:“内在”生命和“现在”生命
1. 以“生命超越”为根本追求
2. 以“现实生活”为出发点
(二)价值论:主体视域下的德性伦理
1. 以“成己成物”为学习次第
2. 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旨归
(三)认识论:从“心”出发的智慧之旅
1. 以“心灵建设”为第一要务
2. 以“真实智慧”为教育“眼目”
(四)方法论:从内在“体悟”到外在“礼仪”
1. 以“静处体悟”为教学之法
2. 以“礼仪之道”相辅相成
五、追求“向善”的技术伦理
(一)如何防止人被异化——在“化物”中实现“主体复归”
(二)如何避免恶性竞争——从“中和”到构建“命运共同体”
(三)如何确保公平地使用技术——强调“普惠”而非“优先发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的发展方向与研发路径[J]. 黄荣怀,陈丽,田阳,陆晓静,郑勤华,曾海军. 电化教育研究. 2020(01)
[2]智能时代的生命进化及其教育[J]. 李政涛,罗艺. 教育研究. 2019(11)
[3]“美好生活”本位的现代教育伦理信念及合理性辨析[J]. 董辉. 伦理学研究. 2019(05)
[4]技术与生命之维的耦合:未来教育旨归[J]. 朱德全,许丽丽. 中国电化教育. 2019(09)
[5]立足教育本质看“人工智能+教育”[J]. 顾明远.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19(09)
[6]大数据教育测评的规训隐忧——对教育工具化的哲学审视[J]. 金生鈜. 教育研究. 2019(08)
[7]教育大数据的伦理诉求及其实现[J]. 戚万学,谢娟. 教育研究. 2019(07)
[8]“互联网+教育”对教育理论发展的诉求[J]. 郭绍青.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04)
[9]智能教育时代下人工智能伦理的内涵与建构原则[J]. 杜静,黄荣怀,李政璇,周伟,田阳. 电化教育研究. 2019(07)
[10]“互联网+”时代教育哲学与教育原理的演变与发展[J]. 陈丽. 中国远程教育. 2019(07)
本文编号:3526960
【文章来源】:教育研究. 2020,41(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一、智能时代教育发展新样态
二、教育中新技术应用的潜在伦理困境
(一)信息时代知识快速更新,个体往往陷于目不暇接和无所适从之境,人是更解放还是更不自由
(二)虚拟现实下的“真假不分”,让人离真实的生活更近还是更远
(三)人工智能所建构的智慧和能力标杆,会让人朝更同质化还是更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四)快餐式学习的碎片化、泛在性、即时性、随意性,强化还是弱化学习的真实效果
(五)强调能力培养和快速学习的技术时代,加剧还是减缓了社会竞争;如果是前者,技术发展何以让人更幸福、更快乐、更健康,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景
(六)企业领跑、市场主导下的智能教育布局,让未来教育更加公平还是更不公平
三、智能时代呼唤教育回归原点
四、建构基于原点的教育伦理
(一)本体论:“内在”生命和“现在”生命
1. 以“生命超越”为根本追求
2. 以“现实生活”为出发点
(二)价值论:主体视域下的德性伦理
1. 以“成己成物”为学习次第
2. 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旨归
(三)认识论:从“心”出发的智慧之旅
1. 以“心灵建设”为第一要务
2. 以“真实智慧”为教育“眼目”
(四)方法论:从内在“体悟”到外在“礼仪”
1. 以“静处体悟”为教学之法
2. 以“礼仪之道”相辅相成
五、追求“向善”的技术伦理
(一)如何防止人被异化——在“化物”中实现“主体复归”
(二)如何避免恶性竞争——从“中和”到构建“命运共同体”
(三)如何确保公平地使用技术——强调“普惠”而非“优先发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的发展方向与研发路径[J]. 黄荣怀,陈丽,田阳,陆晓静,郑勤华,曾海军. 电化教育研究. 2020(01)
[2]智能时代的生命进化及其教育[J]. 李政涛,罗艺. 教育研究. 2019(11)
[3]“美好生活”本位的现代教育伦理信念及合理性辨析[J]. 董辉. 伦理学研究. 2019(05)
[4]技术与生命之维的耦合:未来教育旨归[J]. 朱德全,许丽丽. 中国电化教育. 2019(09)
[5]立足教育本质看“人工智能+教育”[J]. 顾明远.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19(09)
[6]大数据教育测评的规训隐忧——对教育工具化的哲学审视[J]. 金生鈜. 教育研究. 2019(08)
[7]教育大数据的伦理诉求及其实现[J]. 戚万学,谢娟. 教育研究. 2019(07)
[8]“互联网+教育”对教育理论发展的诉求[J]. 郭绍青.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04)
[9]智能教育时代下人工智能伦理的内涵与建构原则[J]. 杜静,黄荣怀,李政璇,周伟,田阳. 电化教育研究. 2019(07)
[10]“互联网+”时代教育哲学与教育原理的演变与发展[J]. 陈丽. 中国远程教育. 2019(07)
本文编号:35269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52696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