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圣贤皆“寂寞”?——独处及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9 08:06
独处(solitude)是指个体与外界无互动,或意识上与他人分离,并能够自由选择个人身心活动的状态。与孤独感只能体验到消极情绪不同,独处是一种能够容纳不同情绪体验的开放性客观状态,对个体有积极的建设性意义。目前关于独处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自我报告法和经验取样法。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长,个体用于独处的时间增加,并对独处的态度更为积极。独处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创造力和自我整合等方面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明确独处的构成,考察独处的发展机制、独处的文化差异,而独处的大脑神经机制将是该领域一个比较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文章来源】:心理科学进展. 2012,20(11)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1 独处的定义及相关理论观点
1.1 独处的定义
1.2 独处的理论观点
1.3 独处与孤独的区别和联系
2 独处的测量
2.1 自我报告法
2.2 经验取样法
3 独处的个体发展
4 独处的功能
4.1 独处与心理健康
4.2 独处与创造力
4.3 独处与自我整合
5 存在问题及研究展望
5.1 独处的构成
5.2 独处的发展机制
5.3 独处的功能
5.4 独处的文化差异
5.5 独处的大脑神经基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文版《独处偏好量表》的信效度检验[J]. 陈晓,宋欢庆,黄昕.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02)
[2]正念冥想对情绪的调节作用:理论与神经机制[J]. 陈语,赵鑫,黄俊红,陈思佚,周仁来. 心理科学进展. 2011(10)
[3]正史《隐逸传》反映的隐士隐逸原因及编撰意图[J]. 戴显群,王营绪.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4]日常经验研究:一种独具特色的研究方法[J]. 李文静,郑全全. 心理科学进展. 2008(01)
[5]作为人格变量的独处及其相关研究[J]. 李琼,郭永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7(01)
[6]中学生思维风格发展特点的研究[J]. 李洪玉,姜德红,胡中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4(02)
本文编号:3596510
【文章来源】:心理科学进展. 2012,20(11)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1 独处的定义及相关理论观点
1.1 独处的定义
1.2 独处的理论观点
1.3 独处与孤独的区别和联系
2 独处的测量
2.1 自我报告法
2.2 经验取样法
3 独处的个体发展
4 独处的功能
4.1 独处与心理健康
4.2 独处与创造力
4.3 独处与自我整合
5 存在问题及研究展望
5.1 独处的构成
5.2 独处的发展机制
5.3 独处的功能
5.4 独处的文化差异
5.5 独处的大脑神经基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文版《独处偏好量表》的信效度检验[J]. 陈晓,宋欢庆,黄昕.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02)
[2]正念冥想对情绪的调节作用:理论与神经机制[J]. 陈语,赵鑫,黄俊红,陈思佚,周仁来. 心理科学进展. 2011(10)
[3]正史《隐逸传》反映的隐士隐逸原因及编撰意图[J]. 戴显群,王营绪.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4]日常经验研究:一种独具特色的研究方法[J]. 李文静,郑全全. 心理科学进展. 2008(01)
[5]作为人格变量的独处及其相关研究[J]. 李琼,郭永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7(01)
[6]中学生思维风格发展特点的研究[J]. 李洪玉,姜德红,胡中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4(02)
本文编号:35965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59651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