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2 21:25
目的探讨大学生在疫情期间的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于2020年3月7日~2020年3月14日,采用网络问卷等调查形式对700名大学生发放相关心理调查问卷,随后收集、整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社会支持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15,P<0.01),社会支持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43,P<0.01)。结论在疫情期间,大学生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越倾向于积极地应对问题,这表明给予大学生更多社会支持有助于大学生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来面对此次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文章来源】:心理月刊. 2020,15(20)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工具
1.3 统计学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特质应对方式的比较
2.2 社会支持与消极应对、积极应对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社会层面
3.2 家庭层面
3.3 学校层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居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生活方式及学习能力影响程度的调查报告[J]. 胡静敏,陆云,朱娜. 心理月刊. 2020(17)
[2]疫情下孕妇不同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 齐晶,王朝晖,何溪,白瑞北.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0(07)
[3]中国军人情景特质应对方式量表信度及效度的验证性研究[J]. 徐蕴芳,王卫兵.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01)
[4]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自杀高危来电的特征及干预效果[J]. 王翠玲,王绍礼,童永胜,杨甫德,孟梅.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1(10)
[5]特质应对与展现规则对情绪劳动的影响[J]. 林川,黄敏儿. 心理学报. 2011(01)
[6]《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 肖水源.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1994(02)
硕士论文
[1]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预警管理研究[D]. 刘琦.沈阳师范大学 2016
[2]突发公共事件信息风险认知特点及认知加工偏向的研究[D]. 王皖曦.第三军医大学 2016
[3]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D]. 杨玮奇.东北师范大学 2015
[4]互联网时代的中国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研究[D]. 陈瑶.电子科技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602922
【文章来源】:心理月刊. 2020,15(20)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工具
1.3 统计学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特质应对方式的比较
2.2 社会支持与消极应对、积极应对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社会层面
3.2 家庭层面
3.3 学校层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居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生活方式及学习能力影响程度的调查报告[J]. 胡静敏,陆云,朱娜. 心理月刊. 2020(17)
[2]疫情下孕妇不同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 齐晶,王朝晖,何溪,白瑞北.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0(07)
[3]中国军人情景特质应对方式量表信度及效度的验证性研究[J]. 徐蕴芳,王卫兵.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01)
[4]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自杀高危来电的特征及干预效果[J]. 王翠玲,王绍礼,童永胜,杨甫德,孟梅.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1(10)
[5]特质应对与展现规则对情绪劳动的影响[J]. 林川,黄敏儿. 心理学报. 2011(01)
[6]《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 肖水源.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1994(02)
硕士论文
[1]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预警管理研究[D]. 刘琦.沈阳师范大学 2016
[2]突发公共事件信息风险认知特点及认知加工偏向的研究[D]. 王皖曦.第三军医大学 2016
[3]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D]. 杨玮奇.东北师范大学 2015
[4]互联网时代的中国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研究[D]. 陈瑶.电子科技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6029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60292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