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性视野下的我国公民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4 21:08
本文关键词:公共性视野下的我国公民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公共领域不断的扩大,公共管理需要更加严格的要求。公共领域的管理要达到良好的秩序,要全体公民形成公共的意识。在此种情况下,公民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研究以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马克思与哈贝马斯公共性理论、公共领域理论、唯物史观的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以我国公民教育的发展为核心,通过采用文献综述、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公民教育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且,借鉴国内外公民教育的经验,在公共性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公共领域的形成等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和归纳,指出公共领域是公民教育产生的时代背景。通过对公共理论下公民教育的分析研究,着重从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法律等方面入手,指出我国公民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明确公共性理论下我国公民教育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解决途径。 本文分六个章节对公共性视野下我国公民教育进行了研究,第一章阐述了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概况;第二章阐述了马克思公共性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内容,及马克思公共性理论在当代的现实价值与意义;第三章从马克思的公共性理论过渡到中国公共性理论的形成,公共领域的形成,及其与公民教育的关系,公民教育在我国的迫切性与紧迫性;第四章阐述了我国公民教育的背景和基本特殊内涵,及其在当代下的意义;第五章在我国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探究我国公民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解决我国公民教育的基本问题。第六章对所分析问题,进行总结与展望,此问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公共性视野下我国公民教育的问题完全符合我国社会转型期的要求,符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解决公共事务,处理公共管理中的问题,提高公民的道德建设,使全面的素质整体提高,建设优良的社会秩序。
【关键词】:公共性 公共领域 公民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致谢7-10
- 第一章 绪论10-12
-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10-11
- 1.1.1 国外对本课题的研究概况10
- 1.1.2 国内学者研究概况10-11
- 1.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理论与现实意义11-12
- 1.2.1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思路11
- 1.2.2 本课题的选题及理论与现实意义11-12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公共性理论及其当代性12-27
- 2.1 公共性理论的基本问题12-16
- 2.1.1 公共性、公共领域及其历史发展12-14
- 2.1.2 个人与社会、公民与国家14
- 2.1.3 自由与平等14-15
- 2.1.4 公平与效率15-16
- 2.2 马克思主义公共性理论及其理论背景16-23
- 2.2.1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及公共理性的反思与批判16-19
- 2.2.2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下国家公共性理论与实践19-21
- 2.2.3 我国公民社会的历史传统及其公共性21-23
- 2.3 我国学术界关于公共性理论的新发展23-27
- 第三章 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形成与公民教育的关系27-35
- 3.1 时代转换背景下我国市民社会的形成与发展27-29
- 3.1.1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构27-28
- 3.1.2 现代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公共领域的形成与建设28-29
- 3.1.3 信息化时代的虚拟公共领域及其公共理性精神29
- 3.2 当代中国的公民教育与公共理性的培育29-32
- 3.2.1 我国法治建设中的公民意识、公民权利与公民教育问题30-31
- 3.2.2 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公共理性精神的培育31
- 3.2.3 我国公共领域中的民生问题31-32
- 3.3 公共理性视野下的公民教育及其意义32-35
- 3.3.1 公民教育的内容33-34
- 3.3.2 从公共性理论角度理解的公民教育34
- 3.3.3 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意义34-35
- 第四章 公共性视野下公民教育的内涵及其基本价值35-41
- 4.1 我国的社会公共领域及其公共理性精神是什么35-36
- 4.1.1 公共理性精神中的公民意识是什么35-36
- 4.2 我国公民教育提出的背景及内涵36-39
- 4.2.1 我国公民教育提出的背景、内涵36-37
- 4.2.2 公民、人民与国民概念的联系与区别37
- 4.2.3 公民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联系与区别37-38
- 4.2.4 我国公民教育的历史发展38-39
- 4.2.5 我国公民教育的主题39
- 4.3 我国公民教育的基本内容及其价值观39-41
- 4.3.1 公民人格的培育39
- 4.3.2 公民的意识的培养39-40
- 4.3.3 公民的能力的训练40
- 4.3.4 公民的美德的养成40-41
- 第五章 我国公民教育的现状41-49
- 5.1 现状41
- 5.2 公民教育的问题41-45
- 5.2.1 从政治方面分析我国公民教育出现的问题42-44
- 5.2.1.1 从政治方面分析出现的问题42
- 5.2.1.2 部分公民缺乏政治信仰42
- 5.2.1.3 公民政治观念和政治行为的脱节42-43
- 5.2.1.4 公民的政治情感淡漠43
- 5.2.1.5 我国公民政治取向多元化43-44
- 5.2.2 从经济方面分析我国公民教育出现的问题44
- 5.2.3 从文化方面分析我国公民教育出现的问题44
- 5.2.4 从道德方面分析我国公民教育出现的问题44-45
- 5.2.5 从法律方面分析我国公民教育出现的问题45
- 5.3 我国公民教育的途径与方法45-49
- 5.3.1 教育的公共治理45-46
- 5.3.1.1 教育公共治理的内涵45-46
- 5.3.1.2 教育公共治理的特征46
- 5.3.2 教育的法制理念治理46-49
- 5.3.2.1 教育法制理念下的内容46-47
- 5.3.2.2 发挥政府的职能47
- 5.3.2.3 营造良好的公民治理环境47
- 5.3.2.4 将公民意识与法制理念融入公民生活47-49
-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49-50
- 6.1 结语49
- 6.2 下一步研究工作的设想49-50
- 参考文献50-51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萍;钟明华;段希;;公民教育:当代中国教育的历史选择[J];中国德育;2007年12期
2 武引娣;;浅析中国市民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关系[J];法制与社会;2009年14期
3 王颖;当代中国公民教育历史性复兴的现实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2期
4 朱小蔓;冯秀军;;中国公民教育观发展脉络探析[J];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5 马长山;公民意识:中国法治进程的内驱力[J];法学研究;1996年06期
6 檀传宝;;当前公民教育应当关切的三个重要命题[J];人民教育;2007年Z3期
7 苏玉菊;;现代化视角下的大学生之公民教育——对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解读[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陈晏清,王新生;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意义[J];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9 李龙,周刚志;论公民意识的法治价值[J];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公共性视野下的我国公民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19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91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