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康德和杜威教育思想比较——从哲学到教育或从教育到哲学

发布时间:2017-06-08 14:09

  本文关键词:康德和杜威教育思想比较——从哲学到教育或从教育到哲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18世纪末,从哲学视角出发,康德以深刻的哲学思辨为"教育学"这门学科赢得了三尺讲坛。高瞻哲学俯瞰教育,康德不仅仅成了一位举世瞩目的哲学家,也成了一位影响深远的教育思想家。20世纪初,扎根教育面朝哲学,杜威成为进步主义教育的奠基人,也成为美国本土哲学--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本文试图从教育视角、教育理想、教育起源、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阶段以及道德教育等方面来解读康德和杜威的教育思想。深入分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从哲学到教育、从教育到哲学,有助于我们全面的理解康德和杜威教育思想,有助于我们透过种种现象看清教育前进的方向,更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康德 杜威 教育思想 哲学 比较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一、两种不同的视角:“个人—教育—人类”与“儿童—教育—社会”哲学是关于人性、人类、世界的基本观点,而教育直接关联着个人,教育要回归到个人,要求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人。康德的哲学体系强调理性、人性。人该如何获得理性、发展人性呢?我们不难发现,康德对教育的思考实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星宇;;杜威教育无目的论引发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邝红军;;教育是精神的成长——雅斯贝尔斯教育思想探析[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9年03期

2 周丽华;;康德的学术自由观——读康德《系科之争》[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3 应星;;学术自由的内外限度及其历史演变——从《系科之争》到《韦伯论大学》[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3期

4 王洪才;论教育学的三重视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王啸;;自由与自律:康德道德教育思想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苏君阳;;素质教育认识论的误区及其超越[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姜汪维;;高校大学生学习恐惧的成因探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1期

8 王磊;;康德“人是目的”思想对高校道德教育的启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李林;;康德德育思想及其理论文化根源探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陈昊;;解读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的基本内涵[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Z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磊;中世纪大学组织权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董吉贺;论“负面”教育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俏华;论我国榜样教育中的道德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姚林群;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敏;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精神成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飞虎;大学教育智慧[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洁璇;小学品德课程价值生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更立;异化与回归[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日飞;教育与儿童的自然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倩;媒体时代大、中学生处理暴力和色情信息的德育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香;康德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韩宙;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D];武汉工业学院;2010年

3 侯晓杰;论教育异化及其消解[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1年

4 秦晶;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教育公正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戚姝婷;美国“补偿教育”计划对我国民族教育优先发展的启示[D];西南大学;2011年

6 车晓莹;个人的发现—儿童之独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许馥葭;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与大学生团队精神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王慧;中学生课堂纪律的反思与重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吴霏;教育应有的和谐理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10 谢丽丽;教育权力视野下的校本课程决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袁小鹏;论教育考试的社会化——对《考试应体现谁的意志》一文的回应[J];湖北招生考试;2004年08期

2 杨敏;曾山金;;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再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映雪;毛泽东与杜威德育思想比较[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关松林;;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的发展[J];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3 李园;魏嘉;;亚里士多德与孟子教育思想的比较[J];魅力中国;2009年22期

4 方芳;;教育即人的可持续发展——对杜威“教育即生长”的一种解读[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年06期

5 舒莉;孙渝红;;试比较孔子和柏拉图的教育思想[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6 王彦力;;杜威教育思想的文化探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黄春富;;略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9年04期

8 杜存旺;;荀子与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比较及现实意义[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5期

9 王庆;;杜威对近代中国教育的影响[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05期

10 彭燕;;杜威教育思想对基础教育的启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中惠;;杜威教育思想与近代中国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2 高迎爽;;社会人的和谐发展——杜威教育思想的一种解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翟广顺;;陶行知与毛泽东:历史的机缘和邂逅——纪念陶行知逝世60周年、毛泽东逝世30周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刘佛年;;《范寿康教育文集》序[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金辉;;而立之年再思考[A];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黄宇红;;什么样的教育家才是真正的教育家——杜威对我们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于述胜;;中国教育史研究中的一个方法论问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8 轩辕轲;;陈亮事功之学的教育思想简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庄明水;;陈宝琛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陈德安;;大同思想不是孔子的教育思想,而是汉儒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冬桦;杜威在苏俄遭遇了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杨捷;走进杜威的思想深处[N];中国教育报;2003年

3 单中惠;杜威:“西方孔子”在中国(上)[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单中惠;杜威:“西方孔子”在中国(下)[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胡乐乐;热衷现代教育理念不该忘记杜威[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陈厚丰 罗仲尤;为人民服务:教育思想理性回归[N];光明日报;2003年

7 上海 李勇;教育也可以等于“挑葱卖蒜”[N];社会科学报;2003年

8 张树伟;我们为什么需要补读杜威?[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丁永为 胡根林;杜威的课程哲学说了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闫学;教育“方程”的一种解法:以实用来回答[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松林;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肖晓玛;杜威美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薛小丽;西方近现代兴趣教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林建华;论朱熹教育思想体系的生成与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华;经验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6 杨冰;回眸与超越——先秦时期原创性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运昌;再造文明与教育革新[D];河北大学;2010年

8 褚洪启;教育观念的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1994年

9 沈岚霞;20世纪上半叶美国对华教育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侯晶晶;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爽;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2 高瑜;解读杜威教育思想[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3 王文礼;“道法自然”与“以天性为师”[D];河南大学;2006年

4 汪梦林;孔子与苏格拉底师道观比较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5 王亚辉;“信仰”与“理性”的交织和互动[D];河南大学;2007年

6 王峰;中西传统教育思想几个问题之比较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7 熊仕葵;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及其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李长伟;实践哲学:教育迷惘中的选择[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9 叶春英;杜威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10 吴文军;《论语》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康德和杜威教育思想比较——从哲学到教育或从教育到哲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27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4327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5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