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术机构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1 01:00

  本文关键词: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术机构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的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是从20世纪20年代初,在国外视听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影响下开始发展起来的,为了促进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交流学术成果,研究电化教育理论,开展学术讨论,电化教育工作者先后成立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地域范围的各类学术性机构,开展了多样化的教育技术学术研讨活动。这些学术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电化教育组织机构的发展,推动了我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电化教育事业发展,推动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进程。 为了探究电化教育学术机构和我国电化教育事业发展之间的内在互动关系,反思与总结出我国电化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本研究系统梳理了我国电化教育学术机构的历史脉络和具体历程,总结出电化教育学术机构的特点、性质和作用以及发展规律,可以为教育信息化参与者、研究者与管理者更好地理解中国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与电化教育事业提供参考,从而在实际的教育和管理过程中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提高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改革的实效,推动电化教育组织管理的顺利改革,使我国电化教育组织能够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术机构是进行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科学研究,开展协作交流及咨询服务,提高理论和业务水平,以推动电化教育发展为目的的组织机构,是电化教育组织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以学术机构为研究对象,以时间为纵线,学术机构的发展变革为横线,,系统性梳理了学术机构从19世纪20年代初至今的发展历程。根据电化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和学术机构自身发展的特点,这段历程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19世纪20年代初至1935年,学术机构出现萌芽;1936年至1948年初期的发展;1949年至1977年,学术机构在经历了短暂发展后又步入停滞期;1978年至1984年恢复重建;1985年至1998年,学术机构快速发展;1999年至今,学术机构在不断地调整深化中继续繁荣。研究在梳理学术机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发展的特点,并选取了一些典型的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术机构进行案例分析,包括我国第一个电化教育组织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与学科专业结合紧密的中国高校外语电教协会;覆盖面最广的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术机构的发展受外在的科技进步和教育改革需求以及内在的教育技术实践范畴的扩展和自身理论深化完善两种动力的推动,其发展模式可简单归结为早期个人提倡和区域性发展的适应模式,政府全面接管和高校专业建设的计划模式,与其他学科深入结合和组织间协作整合的创新模式这三种类型。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术机构的发展加强了电化教育组织机构系统的完善,促进了教育技术学学科的成熟,拓宽了电化教育事业的领域。坚持与时俱进,注重创新推广,加强交流协作是促进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术机构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电化教育(教育技术) 学术机构 发展历程 发展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引言11-19
  • 1.1 研究背景11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1-12
  • 1.2.1 研究目的11
  • 1.2.2 研究意义11-12
  • 1.3 文献综述12-16
  • 1.3.1 关于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的研究12-14
  • 1.3.2 关于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术机构的研究14-15
  • 1.3.3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15-16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16-19
  • 1.4.1 研究思路16
  • 1.4.2 研究方法16-19
  • 2 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术机构概述19-23
  • 2.1 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的界定19-21
  • 2.1.1 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的概念、性质与职责19
  • 2.1.2 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的类型19-21
  • 2.2 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术机构的界定21-23
  • 3 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术机构发展历程23-51
  • 3.1 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术机构发展阶段划分23-25
  • 3.2 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术机构发展沿革25-46
  • 3.2.1 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术机构萌芽阶段(19 世纪 20 年代初——1935)25-33
  • 3.2.2 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术机构初期发展(1936——1948)33-37
  • 3.2.3 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术机构短暂发展(1949——1977)37-39
  • 3.2.4 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术机构恢复重建(1978——1984)39-42
  • 3.2.5 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术机构快速发展(1985——1998)42-44
  • 3.2.6 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术机构调整深化(1999 至今)44-46
  • 3.3 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术机构发展的特点46-51
  • 3.3.1 整合深化,逐步繁荣47-48
  • 3.3.2 继往开来,传承创新48
  • 3.3.3 实践应用,多元融合48-51
  • 4 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术机构典型案例51-57
  • 4.1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51-52
  • 4.2 中国高校外语电教协会52-54
  • 4.3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54-57
  • 5 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术机构的反思与启示57-65
  • 5.1 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术机构发展的动力和模式57-59
  • 5.1.1 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术机构发展的动力57-58
  • 5.1.2 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术机构发展的三种模式58-59
  • 5.2 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术机构发展的反思59-61
  • 5.2.1 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术机构发展加强了组织机构的完善59-60
  • 5.2.2 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术机构发展促进教育技术学学科的成熟60-61
  • 5.2.3 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术机构发展拓宽了电化教育事业的领域61
  • 5.3 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术机构发展的启示61-65
  • 5.3.1 与时俱进是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术机构发展的客观要求61-62
  • 5.3.2 创新推广是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术机构发展的持久动力62-63
  • 5.3.3 交流协作是促进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术机构发展的关键63-65
  • 6 结语65-67
  • 6.1 研究总结65
  •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65-67
  • 参考文献67-71
  • 著作类67
  • 论文类67-69
  • 网络资源69-71
  • 附录 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术机构发展大事记71-75
  • 致谢75-7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7-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祯祥;;刍议高校教育技术中心的职能定位[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2 南国农;我国22年电教发展留下的三笔宝贵财富[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10期

3 南国农;80年代以来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12期

4 祝智庭;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5 孙祯祥;试论教育技术管理[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8期

6 南国农;中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的发展道路[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7 南国农;;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中国道路[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8 孙健三;;南京大学早期的电化教育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9 郭琴;;创新推广与电化教育的基本概念[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10 郭琴;;创新推广与电化教育——对中国电化教育的反思(之二)[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汪基德;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莉;中国大学生组织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登峰;中国电化教育早期历史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术机构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03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4403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b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