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近十年我国德育理念研究的进展与反思

发布时间:2017-06-28 22:23

  本文关键词:近十年我国德育理念研究的进展与反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十年来,我国德育理念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出现了人性化德育、主体性德育、生活化德育、体验性德育、生态化德育和制度化德育等新的理念形态。反思我国德育理念研究,今后须注意厘清德育理念的本质内涵问题、德育理念的价值关涉问题、德育理念的实践取向问题、德育理念的协调整合问题以及德育理念的理论基础问题。
【作者单位】: 徐州工程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德育理念 进展 反思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改革开放30年德育基本理论发展研究”(DEA090278) 徐州工程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重点课题(xdjzy2011zd005)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64
【正文快照】: 进入21世纪的这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同时,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带来的诸多问题,面对全球化、信息化和文化变迁带来的诸多挑战,特别是社会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以及社会生活的日趋多样化,我国德育理念研究也呈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惊铎;体验:道德教育的本体[J];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2 刘济良;;生命体验:道德教育的意蕴所在[J];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3 蔡春,扈中平;德性培育与制度教化——论道德失范时期的道德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4期

4 冯建军;主体道德教育与生活[J];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俊霞;德育复杂性对学校德育效果的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石美萍;体验:道德教育之本真所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朱平;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检测与评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杨立江;大学生道德人格建构刍议[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张建平;教师的创造性人格及培养模式[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6 李玢;道德教育应注重激发道德需要[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郭志新;马兴亚;;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解析与教育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1期

8 顾宏松;刍议大学生良好社会公德行为的养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冯秀军;朱小蔓;;家庭教育为青少年荣辱观教育奠基[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年06期

10 彭燕;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困惑和德育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付莉;;基于语言交际合作原则的高校德育教育用语分析初探[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赵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生活化初探[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赵霞;;中职德育创新的四个开放[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白芸;理解学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蔡春;在权力与权利之间[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曹树真;“引导”中“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范树成;德育过程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易东平;救人救己与害人害己[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宋晔;校园伦理智慧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侯晶晶;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书贵;实践性道德主体的建构与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2 杨朝华;中学班主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滞后的成因及对策[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兴东;当前重庆市职业中学学生的道德问题及学校德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孙卓华;21世纪我国理工科高校人才培养德育对策[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5 兰先芳;儒家教育思想与高校人力资源开发[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唐爱民;当代中国大学“做人教育”探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7 顾建亚;道德变迁与学校道德教育改革[D];浙江大学;2002年

8 周伯伟;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方法体系[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9 陈迹;青少年生活思想的形成与教育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赵献梓;初级中学德育活动实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华;论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1期

2 蔡春,扈中平;德性培育与制度教化——论道德失范时期的道德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4期

3 鲁洁;转型期中国道德教育面临的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4 杜时忠;制度变革与学校德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5 刘超良;制度:德育的环境支持[J];教育科学;2004年04期

6 张华;体验课程论——一种整体主义的课程观(下)[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12期

7 李英;体验:一种教育学的话语——初探教育学的体验范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12期

8 鲁洁;关系中的人:当代道德教育的一种人学探寻[J];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9 冯建军;主体道德教育与生活[J];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10 刘惊铎;体验:道德教育的本体[J];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淑玉,赵阔;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青少年德育之对策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段华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的进展[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年04期

3 辛玲玲;宋娟;;中西方德育比较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S2期

4 杨超;人本德育模式何以必要与可能[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5 ;卷首寄语[J];理论导报;1994年03期

6 黄书光;;价值观念变迁中的中国德育改革与反思[J];中国德育;2008年05期

7 张澍军;党的执政视野与德育的理念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8 崔华前;积极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新思路[J];前进;2005年03期

9 邹少军;;论德育回归生活的探析[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6年11期

10 邱哲;;论德育生态互动场[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 张理智;以历史的眼光审视德育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9年


  本文关键词:近十年我国德育理念研究的进展与反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55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4955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b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