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风格的学习共同体构建
本文关键词:基于学习风格的学习共同体构建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习共同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中小学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组建大多基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显然忽视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差异,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本研究尝试以学生学习风格类型为组建学习共同体的依据,探讨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文章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学习共同体、学习风格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进行文献综述。目前,对学习风格与学习共同体的理论研究日益丰富,但是以学习风格的差异来构建学习共同体的研究还十分缺乏。 第二部分:基于对现有文献的分析,对学习风格、学习共同体的的概念、特征进行梳理、归纳与总结。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与教学刺激相互作用,在获取、加工信息,以及知识建构过程中表现出的独特、稳定的定向与偏爱,是个体最大限度提高提高学习成就的一贯学习方式。它表现出稳定性与可塑性并存、独特性与区分性兼具以及一定的弥散性。学习共同体指不同学习者在共同愿景的指引下,在平等互惠的环境中进行经验与情感交流,共同参与学习活动的学习模式。它具有成员构成上的异质性、目标上具有共同愿景、时间上的持久性、情境的真实性、身份转换的灵活性以及交往的主体间性。 第三部分:通过合作学习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以及访谈,获得该班学习共同体的实施现状与困境,以此为依托,进行本次行动研究的方案设计与实施,从实践的角度构建基于学习风格的学习共同体。主要以组建、培养、指导、应用四个阶段入手开展活动,积极建设基于学习风格的学习共同体,并提出针对性策略。 第四部分:进行行动研究的结果分析,吸取成功经验,解析研究不足,并由此展开问题讨论:究竟如何把握学习共同体;大班额教学环境能否构建基于学习风格的学习共同体;基于学习风格的学习共同体能否落实学科性;如何衡量学习共同体的实效性。
【关键词】:学习风格 学习共同体 阶段 构建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24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绪论7-16
- 一、问题的提出7-8
- 二、研究历史与现状8-13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13-14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14-16
- 第一章 学习风格概述16-24
- 一、学习风格概念与特征16-18
- (一) 学习风格概念16-17
- (二) 学习风格特征17-18
- 二、学习风格类型18-24
- (一) 邓恩夫妇的学习风格理论18-20
- (二) 科尔布的学习风格理论20-21
- (三) 感知学习风格理论21-22
- (四) 本文采用的学习风格类型22-24
- 第二章 学习共同体概述24-34
- 一、学习共同体概念24-25
- 二、学习共同体特征25-29
- (一) 成员构成的异质性26
- (二) 学习目标具有共同愿景26-27
- (三) 身份转换的灵活性27
- (四) 活动时间的持久性27-28
- (五) 学习情境的真实性28
- (六) 人际交往的主体间性28-29
- 三、学习共同体构建阶段29-34
- (一) 明了30
- (二) 组建30-31
- (三) 培养31
- (四) 指导31-32
- (五) 应用32-34
- 第三章 基于学习风格构建学习共同体的行动研究设计34-45
- 一、前期调查与问题分析34-41
- (一)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学习共同体受普遍欢迎,而满意度不乐观35-36
- (二) 小组构成方式简单,与学生需求存在落差36-37
- (三) 组内缺乏明确分工,任务分配欠合理37-38
- (四) 讨论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影响效果38-39
- (五) 小组评价“有心无力”,难以开展39-40
- (六) 学生合作出现不平等现象,影响部分学生的话语权40-41
- 二、基于学习风格构建学习共同体的行动研究方案设计41-45
- (一) 研究目标41
- (二) 设计思路41-42
- (三) 研究的具体内容与时间安排42-45
- 第四章 基于学习风格构建学习共同体的行动研究实施45-67
- 一、共同体组建及其策略45-47
- 二、共同体培养及其策略47-53
- 三、共同体指导及其策略53-62
- 四、共同体应用及其策略62-67
- 第五章 研究效果评价与问题讨论67-76
- 一、研究效果评价67-71
- (一) 进展与成就67-69
- (二) 本研究中的不足69-71
- 二、问题讨论71-76
- 参考文献76-80
- 致谢80-81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81-82
- 附录82-8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焕玉;;对学习共同体理论与实践的初探[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钟志贤;;知识建构、学习共同体与互动概念的理解[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3 潘洪建;仇丽君;;学习共同体研究:成绩、问题与前瞻[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3期
4 彭新华;;构建学习共同体 提高课堂师生沟通的有效性[J];传承;2009年18期
5 张桥银;蒋泽标;;浅论学习共同体[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全守杰;;“学习共同体”研究理论考察与新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10期
7 万舒;张晨;袁晓斌;;论基于建构主义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8 杨祚会;吴丽林;;基于学习风格的英语口语课合作学习实验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李燕;关于“学习风格”研究的若干思考[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10 陈滔娜;;学习共同体与和谐课堂的创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吴慧玲;高中生学习风格调查及其教学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利强;高中生化学学习过程中学习风格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黎明;基础学校建立学习共同体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何源倩;中国高中生感知学习风格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小美;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学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月红;课堂学习共同体中的“互动”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林杰;家校合作构建学习共同体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曹培杰;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社会化软件整合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9 赵文英;中学生感知学习风格的特点及其与教学方式的匹配性[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354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535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