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弹性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6 13:37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弹性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
【摘要】:心理弹性是个人在面对压力或者困难的境遇下,个人自觉主动展现出来的自身所具有的优秀的个体特征,它在个人的内部心理与个体外的周围世界间发挥中介和调节作用。开展心理弹性的研究对我国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具有直接的帮助和指导实践的作用。本文尝试研究在校大学生心理弹性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 我国人力资源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高校在读的大学生,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是把在校的大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的优秀劳动者和生产管理者,这是我们党的教育宗旨和教育方针对高等教育提出的目标和要求。 本研究是建立在心理弹性已经深入开展的研究基础上进行的,如心理弹性的渊源与起点、心理弹性的基本概念、心理弹性的内部结构、心理弹性的测量方法、理论模型的构建和心理弹性研究现状,深入探讨了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本研究采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以734名大学生为被试对象,,考察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与各维度的群体特性,进一步分析了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专业、不同年级和家庭所在地对于心理弹性及格维度的影响。在文献梳理和分析的理论基础上,对此次调查的数据用专门的处理软件进行了分析和列表,最后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弹性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 大学生心理弹性现状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总体状况良好,心理弹性的五个维度有各自的次序和变化;(2)心理弹性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心理弹性的状况决定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3)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就是保持大学生心理弹性的高水平状态,心理弹性是一种中介变量,它存在于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4)心理弹性的理论与知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高校管理者的必备知识,可以提高通过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5)心理弹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可以测量和分析的,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最后是根据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现状,提出了对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三点启示:首先是立足现状,扎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中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增强高校党委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等措施。第二是结合现状,拓宽教育途径。可以从内容的时代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等方面开展工作。第三是发挥多方优势,构建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如可以从建立三级心理健康防护网络、优化教育环境等方面入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顺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弹性 现状 调查 教育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10-12
- 1.2 国内外心理弹性研究现状的综述12-14
- 1.3 研究的思路14
- 1.4 研究的方法14-15
- 1.5 研究的意义15-17
- 1.5.1 理论意义15
- 1.5.2 现实意义15-17
- 1.6 本研究的创新点17-18
- 第2章 基本概念的界定18-31
- 2.1 心理弹性的基本概念18-27
- 2.1.1 心理弹性的由来与发展18-19
- 2.1.2 心理弹性概念的界定19-21
- 2.1.3 心理弹性的结构21-22
- 2.1.4 心理弹性的测量22-24
- 2.1.5 心理弹性的理论模型24-27
- 2.2 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27-31
- 2.2.1 个体压力、心理弹性与适应的关系研究27-28
- 2.2.2 心理弹性、自尊、乐观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28-29
- 2.2.3 心理弹性、应对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29
- 2.2.4 心理弹性与自尊、乐观、应对、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29-31
- 第3章 心理弹性的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31-34
- 3.1 研究目的31
- 3.2 研究对象31-32
- 3.3 研究工具32-33
- 3.3.1 成人心理弹性量表32
- 3.3.2 SCL-90 症状自评量表32
- 3.3.3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32
- 3.3.4 社会支持量表32-33
- 3.4 研究程序33
- 3.5 统计工具33-34
- 第4章 大学生心理弹性现状研究结果34-43
- 4.1 关于大学生心理弹性状况的群体特征分析34-39
- 4.1.1 对心理弹性及其各维度的总体描述34-35
- 4.1.2 性别对于心理弹性及各维度影响的分析35
- 4.1.3 独生子女身份对于心理弹性及各维度的影响35-36
- 4.1.4 不同专业对于心理弹性及各维度的影响分析36-37
- 4.1.5 不同年级对于心理弹性及各维度的影响分析37-38
- 4.1.6 家庭所在地对于心理弹性及各维度的影响分析38-39
- 4.2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39-41
- 4.2.1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主要心理症状的相关分析39-40
- 4.2.2 不同心理弹性水平大学生心理症状的比较分析40
- 4.2.3 心理健康组与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心理弹性的比较40-41
- 4.3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的关系分析41-43
- 4.3.1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各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41
- 4.3.2 心理弹性高分组和低分组和 SCL-90、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的比较41-43
- 第5章 大学生心理弹性现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43-56
- 5.1 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现状讨论43-44
- 5.2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讨论44-45
- 5.3 大学生心理弹性现状调查结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45-56
- 5.3.1 立足现状,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45-49
- 5.3.2 结合现状,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49-53
- 5.3.3 发挥优势,构建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53-56
- 结论56-58
- 致谢58-59
- 参考文献59-63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63-64
- 附录一 基本情况调查量表64-65
- 附录二 成人心理弹性量表65-66
- 附录三 SCL-90 症状自评量表66-70
- 附录四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70-71
- 附录五 社会支持量表71-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吉锋;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9期
2 刘梅;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方式——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贾克水,朱建平,张如山;隐性教育概念界定及本质特征[J];教育研究;2000年08期
4 于光平;信息网络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理论观察;2004年06期
5 刘美玲,王海波;论校园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9期
6 张文礼,周红;网络: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5年02期
7 曾守锤,李其维;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的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3年06期
8 于肖楠;张建新;;自我韧性量表与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的应用比较[J];心理科学;2007年05期
9 梁宝勇;郝志红;卢国华;;大学生和研究生心理压力情况的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1期
10 于肖楠,张建新;韧性(resilience)——在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5期
本文编号:5766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576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