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职新生心理适应性因素的回归分析
本文关键词:影响高职新生心理适应性因素的回归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大学生心理教育 回归分析 高职 新生 心理适应性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高职新生心理适应性的主要因素,为高职新生心理适应性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大学新生适应量表(FARS)、状自评量表(SCL-90)、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16PF)4个心理量表对云南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106名新生进行心理测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 FARS、SCL-90、16PF的各因子对心理适应性的回归方程为:Y=174.18-4.37X1-8.23X2-9.79X3-0.68X 4(t1=-2.42,P0.05;t2=-3.63,P0.01;t3=-3.48,P0.01;t4=-2.05,P0.05)。其中,Y为心理适应性,X1为精神病性,X2为职业目标困扰,X3为学习方法困扰,X4为幻想性。结论影响高职新生心理适应性的主要因素是:精神病性、职业目标困扰、学习方法困扰、幻想性。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大学生心理教育 回归分析 高职 新生 心理适应性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心理素质教育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内容。国家教育部2001年3月颁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1]1号)文件中指出:“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职院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才康;大学新生生活困扰的初步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2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滔;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大均,冯正直;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概念和结构初探[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4期
2 方一红;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高校心理素质教育[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王滔;张大均;陈建文;;我国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20年的回顾与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4 蒋重清;李敏;孟爽;;大学新生对心理咨询的态度[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5期
5 任俊,陈小异;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生活因素探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任俊,高晓东,王涛;校园生活事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10期
7 王滔,张大均,陈建文;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特点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5期
8 腰秀平,张大均;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其走向[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9 冯家贵,韦新玲,兰震;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江琦;大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考试绩效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丽霞;青少年社会自我发展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吴定锋;武术套路教练员的素质结构及自我评价[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3 李瑛;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郝建春;生活压力、负向情绪调整、学习满意度与学习绩效关系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5 李丽;西北地区农村中学生心理素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西营;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李建松;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缺陷分析及其对策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8 谭锦花;研究生压力反应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赵兴奎;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结构及发展特点[D];西南大学;2007年
10 魏燕;幼儿教师心理素质基本结构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崇德;智力结构与多元智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冉武红;关于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3 ;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1996年07期
4 王玲;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J];前沿;1995年05期
5 张大均,冯正直,郭成,陈旭;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的几个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6 张大均,郭成;探索教学心理规律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7 冯正直,张大均;中学生心理素质概念和成分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8 张凤琳,王振勇;重庆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及成因的调查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9 龙立荣,陈雪玲;大学生非智力因素测查问卷的编制报告[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2期
10 钱含芬;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就相关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衍玲;小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晓玲;我校开展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1999年01期
2 王仲民;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几点看法[J];石油教育;1997年10期
3 胡凯;我国大学生心理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初探[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4期
4 沈健;论大学生心理教育[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5年04期
5 彭晓玲;试论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J];中国冶金教育;1997年05期
6 林昭雄;谈谈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内容及途径[J];思想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7 窦先萍;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0年04期
8 夏余才;;不容忽视的大学生心理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0年16期
9 曹建明;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J];w,
本文编号:5826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582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