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角色转变:从工具性到生命性
本文关键词:教师角色转变:从工具性到生命性
【摘要】:当下对教师角色的认识更多地是从社会角度予以衡量,忽视了教师本身的主动性、丰富性,失去了作为"人"的生命的有机性。要摆脱传统社会的认定与强制性的角色规定,从自我生发角度生成具有个性、独特性、生命性的角色,也就是从影响教师角色的社会、职业、个人三个方面分析出文化传承者、生命呵护者、个人发展提升者三类角色,并以生命性为整合目标,发展为生命性的教师角色。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关键词】: 教师角色 工具性 生命性 主体性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教育问题解决的教师培训模式研究”(项目编号:DFA090338) 2010年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基于教育问题的教师知识建构策略之研究(项目编号:CX2010B19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51
【正文快照】: 教师是整个教育的基石,其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优劣。在教师专业化的熏陶与激励下,培训教师、提升教师素质成为当下刻不容缓之事。怎样培训教师,怎样有效或者高效地发挥其生命性,须首先认清教师扮演什么角色。倘若教师仅充当社会、教育的附属品,那么其形象将扭变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俊明;近年来国内关于教师角色冲突的研究综述[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2 王全林;;知识人社会角色视角下的教师角色反思[J];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3 耿国彦;;教师角色:从“规定”走向“赢得”[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10期
4 罗超;;论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J];基础教育;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可;;坚持以人为本 提高管理效能[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范蓓蕾;;教学案例研讨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李丽;陈永杰;陈维;;实践性知识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刘中猛;叶泽滨;;城乡交流与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9期
5 余妍霞,周兴国;《科学》课程挑战理科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李瑛;;我国教师发展阶段论及其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任双利;;当前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和对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8 王君芳;;中学英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概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9 葛娟;;让语文课融入情感的河流——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10 林凤;;浅谈高职酒店旅游类专业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磊;;独立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探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白冬;;初中历史学科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体系的探索[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3 吴永远;;中小学校长职业幸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平阳县为个案[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4 郭芬;;浅析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A];云南省高职高专教育分会第七次全体理事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伟民;吕国光;;《西部贫困山区中小学县级骨干教师学术能力的培养研究》[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左明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鲁曼俐;;高校外语教师的自我认同危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8 张朝珍;;论教师教学决策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许苏;;西方早期职业教师发展特征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覃建巧;;外语教师专业生活方式审思[A];贵州省外语学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风云;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6 江广和;西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成长的困境与调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曾能建;福建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研究(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硕;进化心理学的人类学哲学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红梅;新课程标准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许锦绒;辽宁省县级职教中心专任教师校本培训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满玉;沈阳市沈河区初中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本富;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杨慧丽;高校网络课程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付向梅;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师薪酬激励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马秀敏;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索妤;小学教师个人隐性知识管理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娅玲;张敏;;对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反思[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1期
2 鲍嵘;论教师教学实践知识及其养成——兼谈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3 毛晋平;从所倡导的理论到所使用的理论——对教师职业培训的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4 李军兰,于近仁;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5 马娟,陈旭,赵慧;师德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6 刘德华;;论教师文化的时代转向[J];教师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7 明庆华;试析教师的心理角色及其冲突[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8 周艳,马勇;教师重构课程的社会学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9 董泽芳;社会转型期的教师角色冲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10 孙龙存 ,张廷贵;知识经济时代教师面临的角色冲突探微[J];教学与管理;2001年2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元成;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J];甘肃教育;2004年12期
2 昝发秀;;教师,别“板着”你的面孔[J];青海教育;2006年03期
3 朱雪原;;远程教育中教师角色转变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0期
4 文巨峰;;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角色转变[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李娜;;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看教师角色的转变[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6 崔文胜;;论合作学习视野下教师角色的转变[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8年04期
7 车雪莲;;浅谈校本课程开发背景下的教师角色转变[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马丽娅;;对大班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5期
9 李大彦;浅谈素质教育中教师的课堂角色[J];甘肃教育;2002年11期
10 周会碧,周光明;大学英语教师角色转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承芬;常淑敏;;非工具性帮助对自尊不同学生后继作业成绩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谈国庆;;基于生命性的生物教学实践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3 谈国庆;;基于生命性的生物教学实践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4 ;于细微处入情 于无声处润物——浅议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5 黄燕;;天光云影共徘徊——在语言学习中追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成小琴;;初探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志平;;“朋-友”的词源学和现象学释义[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8 安丰春;葛家理;郭小哲;;渗流力学的生命周期规律研究与认识[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9 张富;;论公共行政权力的属性、异化及其超越[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翟静丽;;个人教育选择的价值基础[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强;新象形时代[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本报评论员 刘晖;教育应成为“伟大的平衡器”[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3 记者潘启雯 通讯员武力;学习型词典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丛智芳 内蒙古赤峰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从对“新”的追逐到返璞归真之旅[N];中国教师报;2009年
5 ;让工具性与人文性比翼齐飞[N];中国教育报;2011年
6 安徽省滁州学院 全涌;走过偏颇的语文教学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徐志宏;探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N];光明日报;2008年
8 上海交大附中 郑炜f3;高考试卷如何体现语文的工具性[N];文汇报;2011年
9 吉林省教育学院小语教研室 于欣;教师角色转变应从备课开始[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泗阳县南刘集中学 刘芝瑞;教师角色转变势在必行[N];江苏教育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泽川;新儒学工具性人群关系管理价值观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2 杨海燕;中学语文教育与现当代文学[D];山东大学;2011年
3 周敏;语文课程“动姿化”知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莫爱屏;汉语话语中推理照应的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5 颜国伟;知识与生命:论现代新儒学的双重发展与回归[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文彬;社会资本情境与个人选择行为[D];吉林大学;2006年
7 梁晓燕;网络社会支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勇;论语文课程的实践品格[D];西南大学;2010年
9 金业文;反思与建构:中国语文教育现代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10 何洁;汉语儿童早期语法中的“自己”[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金璐;生命性与汉语量名组合加工[D];北京大学;2010年
2 李爽;言语生成过程中的心理机制:主动、被动语态打底句与目的句中主语的映现效应[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黄丽娜;《<史记>选读》教学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D];苏州大学;2011年
4 李德胜;新地理课程实施与教师角色转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周中质;论民主的工具性及对我国民主建设的导引[D];浙江大学;2003年
6 杨猛;建筑的生命性[D];天津大学;2003年
7 马丽华;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中的教师角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冷雪;研究性学习案例指导中教师角色转变的实践与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聂良红;论课程资源开发中小学教师角色的转变[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周艳春;高中语文教材的变革及教师应对策略[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124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612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