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信息时代的教师职业能力结构重塑

发布时间:2017-08-03 08:30

  本文关键词:信息时代的教师职业能力结构重塑


  更多相关文章: 教师职业能力 能力结构 教育信息化 教师教育


【摘要】:教师教育改革,需要突破原有的课程设置,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建立,必须依赖于教师的职业能力需求。长期以来在教师能力结构的理解方面出现了失衡,因而导致了学生的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建立新的平衡的教师职业能力结构,将会有助于重塑教师教育课程框架新体系,从而培养出适应未来的学习者。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教师职业能力 能力结构 教育信息化 教师教育
【基金】:2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研究项目“信息技术助力初中常态课学生学习力提升研究”(项目批准号:09YJC880056)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教师素质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更加侧重于已知领域知识的学习,教师形成的能力倾向亦偏重于已知领域知识的灌输,令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出现了脱节,学生对未来世界的适应能力主要依赖于他们进入社会以后的重新学习与磨合。对教师能力结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明东;苟顺明;;教师教育“双专业”问题探析[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年01期

2 郭元祥;杨钦芬;余娟;姚林群;张琼;;教师即课程:意蕴与条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洪月;;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2 张立新;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推进创新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孙建新;;新课程化学教学中奥苏伯尔学习理论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孙启放;开放教育本科学生学习能力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6 李海艳;;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7 蔡翥,石侃;挑战与对策:网络社会化与青少年道德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何更生;迁移机制及其对教学实践的启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9 房列曙;;高师院校历史本科创新教育探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王晨曦;;从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反思当前中国大学精神[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党跃武;;从知识交流到知识管理——新知识交流论纲[A];第四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陈国利;;媒介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模式研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张陆;吴永忠;;对隐性知识的再认识:从知识转化到知识循环[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4 王春燕;;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幼儿园课程——以陈鹤琴为代表的幼儿园课程变革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5 蓝建;;应重视二十世纪下半期以来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的研究——关于教育的历史转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6 王培林;;组织学习推动企业知识创新运行[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7 黄强军;李山林;;“语文课程语言知识内容”辨正[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朱淑敏;;“小神农”课程播种科学梦想——曹王小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A];探索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十九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汇编[C];2011年

9 邢晓春;;建构主义学习观对远程教学的启示[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10 赵红亚;;试论学习型社会大学的整合策略[A];2007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颖;网络英语学习生态系统中的教师作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俊英;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行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喻登科;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江庭谊;知识管理、企业文化与组织效能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薄振杰;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赖芨宇;基于知识挖掘的企业管理集成系统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8 蒋秀娟;组织学习文化对员工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影响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9 张海生;我国大学城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及其绩效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10 宋德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解读[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燕;区域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知识溢出效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玲丽;上海体育学院专项俱乐部开展现状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陈海涛;浅谈影视资源与文综合科目的课程整合[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衡论[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华菁;以提升绩效为目标的军队科研机构现代信息管理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索妤;小学教师个人隐性知识管理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宇梅;初中物理“导学激趣”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文玉;高中地理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康娜;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及教育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万觉鸣;技术创新中的知识产权文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许建美;美国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2 陈佑清;;“师本课程”简论[J];湖北教育(教学版);2007年01期

3 叶澜;一个真实的假问题——“师范性”与“学术性”之争的辨析[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4 科恩,罗登布什,保尔,彭胜来;资源、教学与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4期

5 胡青;刘小强;;分离还是融合:教师教育专业化中形式与实质的矛盾——兼谈学科教学知识(PCK)与当前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11期

6 俞国良,辛自强;教师信念及其对教师培养的意义[J];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7 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J];教育研究;2001年12期

8 郭元祥;;课程理解的转向:从“作为事实”到“作为实践”——兼论课程研究中的思维方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01期

9 ;积极推进教育创新 实现北京师范大学跨越式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想法[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1年05期

2 朱君;;试论教育的信息化[J];教育与职业;2002年07期

3 张德荣;教育信息化与政治课教学的几点思索[J];焦作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段奎;对欠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实施策略的思考[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5 帅冉;教育信息化在教育现代化发展中的作用[J];科学与管理;2003年05期

6 ;非常时期的教育信息化[J];计算机教与学;2003年05期

7 王文君;杨改学;;关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的思考[J];中小学电教;2003年05期

8 李向军;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J];黑龙江教育;2004年13期

9 陈进兴;教育信息化,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J];人民教育;2004年19期

10 邓正益;行走于农村教育信息化的思考[J];信息技术教育;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俊茹;;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过程新特点的形成[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张俊茹;;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过程新特点的形成[A];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2005-2007)[C];2008年

3 樊昕;孙培国;吴昭利;;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二辑)[C];2006年

4 胡凡刚;;教育信息化呼唤人文关怀[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朱建峰;;立足校本培训,促进农村教育信息化[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仲祥;刘宏;;新时期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创新[A];广西计算机学会25周年纪念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梁剑光;;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8 段宝霞;;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投资问题探讨[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徐福荫;;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教育信息化[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邓长朋;;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东省青州市第一中学 张立强 王爱胜;教育信息化,我们期待什么?[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2 韩振江;教育信息化要做的事不少[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谢涛;教育信息化:市场在哪?[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余峧;教育信息化突破“PC+课桌”模式[N];通信信息报;2004年

5 郑雅轩;教育信息化要把握“三个关系”[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金祥孔;白银区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N];白银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霍娜;农村教育信息化更重应用实效[N];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

8 王晓飞;2009十大教育信息化事件[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记者 王珊 见习记者 鹿丽娟;教育信息化推进城关教育现代化[N];西藏日报(汉);2011年

10 ;教育信息化应被看做一个过程[N];中国教师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婧;功能层面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晓慧;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文化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谢忠新;学校信息化应用评估模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静芬;语文网络教研探索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郝兆杰;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7 罗江华;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熊才平;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理论与实施框架[D];华中科技大学;2001年

9 荆永君;教育资源分布式配送与调度算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吴永和;学习资源服务生态环境构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官伟强;珠海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立;教育领域数据存储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任建;知识管理在教育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林静;河北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队伍建设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巍;军队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余寺涌;中国法学教育网络数据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赵欣;师生协作型虚拟学习社区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安胜;互联网与欠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9 危义斌;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性整体推进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吴振华;美国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现状及发展成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134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6134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8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