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高职生人际关系困扰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7 08:35

  本文关键词:高职生人际关系困扰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职生 人际关系困扰 归因 应对方式


【摘要】:由于90后高职生成长的家庭社会环境不同,生活物质条件优越,沉浸于网络虚拟交往,缺少与人交往技巧,人际关系问题层出不穷。考察人际关系与归因风格、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对于提升自身交往技巧,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 本次调查研究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SCDR)、多维度-多归因量表(MMCS)和应对方式问卷(CSQ)为测量工具,对安徽省、江苏省三所高职院校的529名高职生的人际关系、归因风格、应对方式及其关系进行了测量研究。结果发现: (1)高职生总体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人际关系困扰;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高职生在人际关系困扰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学科类型、不同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及不同在校月生活费的高职生在人际关系困扰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 (2)高职生的归因呈明显的内控倾向,并且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以及不同年级的高职生在归因风格上存在差异。 (3)高职生总体上采用较成熟积极的应对方式;不同性别的高职生在求助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学科类型的高职生在幻想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以及不同年级的高职生在解决问题的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 (4)高职生的归因风格、应对方式对高职生的人际关系有预测作用。
【关键词】:高职生 人际关系困扰 归因 应对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第1章 文献综述9-20
  • 1.1 关于人际关系的研究9-13
  • 1.1.1 人际关系的概念9
  • 1.1.2 人际关系理论9-10
  • 1.1.3 人际关系的研究现状10-12
  • 1.1.4 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12-13
  • 1.2 关于归因的研究13-16
  • 1.2.1 归因的概念13
  • 1.2.2 归因理论13-14
  • 1.2.3 国内关于归因问题的实证研究14-16
  • 1.3 应对方式的研究16-19
  • 1.3.1 应对的概念16-17
  • 1.3.2 应对方式的理论观点17
  • 1.3.3 国内关于应对方式问题的实证研究17-19
  • 1.4 问题提出和研究假设19-20
  • 第2章 研究方法20-23
  • 2.1 施测方法20
  • 2.2 被试的选择20-21
  • 2.3 研究工具21-22
  • 2.3.1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21
  • 2.3.2 多维度-多归因量表21-22
  • 2.3.3 应对方式问卷22
  • 2.4 问卷数据的处理与统计22-23
  • 第3章 研究结果23-36
  • 3.1 高职生人际关系困扰测试结果23-26
  • 3.1.1 高职生人际关系困扰程度的特点23-24
  • 3.1.2 高职生人际关系困扰的人口统计学分析24-26
  • 3.2 高职生多维度-多归因量表测试结果26-30
  • 3.2.1 高职生人际关系归因的特点26-27
  • 3.2.2 高职生人际关系归因的人口统计学分析27-30
  • 3.3 高职生应对方式问卷测试结果30-32
  • 3.3.1 高职生应对方式的特点30
  • 3.3.2 高职生应对方式的人口统计学分析30-32
  • 3.4 高职生归因、应对方式与人际关系的关系分析32-36
  • 3.4.1 高职生归因、应对方式与人际关系的相关分析32-33
  • 3.4.2 高职生的人际关系与归因、应对方式的多元回归分析33-36
  • 第4章 分析与讨论36-46
  • 4.1 高职生人际关系的现状36-40
  • 4.1.1 高职生人际关系的情况分析36-37
  • 4.1.2 高职生人际关系的人口变量学差异37-40
  • 4.2 高职生归因风格测试结果分析40-41
  • 4.2.1 高职生归因风格的总体特点40
  • 4.2.2 高职生归因风格的人口变量学差异40-41
  • 4.3 高职生应对方式测试结果分析41-43
  • 4.3.1 高职生应对方式的总体特点41-42
  • 4.3.2 高职生应对方式的人口变量学差异42-43
  • 4.4 高职生归因、应对方式与人际关系的关系分析43-46
  • 4.4.1 高职生人际关系与归因的关系43-44
  • 4.4.2 高职生人际关系与应对方式的关系44
  • 4.4.3 高职生人际关系与归因、应对方式的关系44-45
  • 4.4.4 高职生人际关系、归因、应对方式与普通本科生的差异比较45-46
  • 第5章 总结46-49
  • 5.1 结论46-47
  • 5.2 研究的启示47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47-49
  • 参考文献49-53
  • 附录A:高职生人际关系、归因、应对方式调查问卷53-59
  • 附录B:高职生人际关系访谈提纲59-60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0-61
  • 致谢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冰;归因训练的若干研究综述及思考[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康廷虎;白学军;;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归因风格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4期

3 单凤彩;;浅析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王慧慧;;大学生归因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06期

5 叶茂林,李沙;师范大学生人际关系控制源因素的调查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6 孙崇勇;;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调查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年01期

7 谢琴;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校别、性别及焦虑水平差异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周鹏生;;民族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相关心理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2期

9 王艳芝;李彦牛;龚蓉;;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5期

10 袁贵勇;;大学生情绪智力、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成齐;大学生归因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卜艳艳;当代职院大学生人际苦恼的调查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淑娟;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水平关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建梅;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观因素[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朱翠英;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小华;大学生人际关系满意感与自尊、心理控制源的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宋芳;大学生自尊及其与归因方式的关系[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8 欧勇;高职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及其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陈红梅;大学生人际价值观、自我概念与人际关系的现状及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姚应平;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及其催眠干预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337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6337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2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