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账户结构及其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13 08:08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账户结构及其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摘要】:心理账户是一种个人、家庭或组织对经济活动进行关注、编码和评估的认知操作系统,心理账户否定了“理性人”假设,是“有限理性”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对心理账户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我们对心理账户的认识以及增强个体决策的科学性。本研究以大学生心理账户为研究点,研究大学生心理账户的内隐结构,同时探索这种结构对大学生经济行为的实际影响,并寻求导致这些影响的深入原因。 据此本研究以杭州下沙大学城的大学生为被试进行以下两项研究。 研究一针对724名大学生被试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等方法探求大学生心理账户的内隐结构,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收入账户包括4个分账户,即:“劳务性收入”“非劳务性常规收入”“借贷收入”和“无偿给予性收入”;大学生支出账户包括6个分账户,即:“基本生活开支”,“一般生活支出”,“精神生活开支”,“人际交往支出”,“享受支出”和“意外支出”;大学生储存账户包括2个分账户,即:“投资增值性储存”和“安全保障性储存”。 研究二则是在研究一的基础上并结合其他因素针对615名大学生被试采用情景实验的方式研究这种内隐结构对大学生经济行为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在实验1中,高金额情况下,不同资金收入与支出项目之间交互作用显著,低金额情况下,不同支出项目主效应显著,两种不同资金情况下,,个体资金分配倾向差异显著。在实验2中,资金支出项目与有无外部标签交互作用显著。 据此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中国大学生受到心理账户的影响,并存在一个“4-6-2”的内隐结构。 (2)只有在金额较高情况下,不同收入账户的资金才会对大学生的经济行为产生显著影响,意外得来的钱倾向于消费,常规性的收入倾向于谨慎支配,而在金额较低情况下,不同收入账户的资金都倾向于消费在日常生活项目上。 (3)在有无外部标签方面,有相应支出标签的资金会导致更多的资金支出,在不同的支出项目方面,大学生倾向按照“基本生活开支”,“一般生活支出”,“精神生活开支”和“人际交往支出”的层次进行支出。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账户 内隐结构 经济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引言10-11
- 2 理论相关研究综述11-18
- 2.1 心理账户理论的产生11-12
- 2.1.1 心理账户的产生背景11
- 2.1.2 心理账户理论的形成11-12
- 2.2 心理账户理论概述12
- 2.3 心理账户的特征12-14
- 2.3.1 非替代性12-13
- 2.3.2 享乐主义编辑13-14
- 2.3.3 灵活性14
- 2.4. 对心理账户结构的研究14-16
- 2.5 以往研究不足16-18
- 3 研究主题18-21
- 3.1 总体构思与假设18-19
- 3.2 研究流程与方法19
- 3.3 研究目的与意义19-21
- 4.研究一心理账户的内隐结构21-31
- 4.1 研究目的与内容21
- 4.2 预实验21-23
- 4.2.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1-22
- 4.2.2 研究结果22
- 4.2.3 结果讨论22-23
- 4.3 问卷条目收集23
- 4.3.1 无结构问卷23
- 4.3.2 焦点小组23
- 4.4 问卷编制与发放23-24
- 4.4.1 问卷的编制23-24
- 4.4.2 问卷的发放24
- 4.5 研究方法24-25
- 4.6. 探索性因子分析及结果25-28
- 4.6.1 探索性因子分析指标25-26
- 4.6.2 探索性因子研究过程26
- 4.6.3 财富收入账户的结构26-27
- 4.6.4 财富支出账户的结构27
- 4.6.5 财富储存账户的结构27-28
- 4.7 验证性因子分析及结果28-29
- 4.7.1 验证性因子分析指标28-29
- 4.7.2 研究结果29
- 4.8 结论与讨论29-31
- 4.8.1 收入账户部分29-30
- 4.8.2 支出账户部分30
- 4.8.3 储存账户部分30-31
- 5.研究二心理账户结构对经济行为的影响31-42
- 5.1 实验 1 收入账户、金额对大学生经济行为的影响31-37
- 5.1.1 研究目的31
- 5.1.2 研究过程31-32
- 5.1.3 研究结果32-35
- 5.1.4 小结与讨论35-37
- 5.2 实验 2 支出账户、外部标签对大学生经济行为的影响37-42
- 5.2.1 研究目的37-38
- 5.2.2 研究过程38-39
- 5.2.3 研究结果39-40
- 5.2.4 小结与讨论40-42
- 6.研究讨论与结论42-46
- 6.1 心理账户的内隐结构42-43
- 6.2 心理账户的内隐结构对经济行为影响43-45
- 6.3 结论45-46
- 7 研究不足与展望46-48
- 7.1 研究不足46
- 7.2 研究展望46-48
- 参考文献48-53
- 附录53-65
- 附录153-59
- 附录259-61
- 附录361-64
- 附录464-65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5-66
- 致谢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超;徐燕;陈平雁;;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在量表研究中的比较与应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2 李四兰;景奉杰;;在线交易中认知需要对整合价与分离价感知的影响[J];管理科学;2011年03期
3 胡中锋,莫雷;论因素分析方法的整合[J];心理科学;2002年04期
4 孙晓军,周宗奎;探索性因子分析及其在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心理科学;2005年06期
5 魏勇刚;李红;;心理账户的作用机制与儿童认知发展[J];心理科学;2007年06期
6 温忠麟,侯杰泰,马什赫伯特;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拟合指数与卡方准则[J];心理学报;2004年02期
7 李爱梅;凌文辁;方俐洛;肖胜;;中国人心理账户的内隐结构[J];心理学报;2007年04期
8 范津砚,叶斌,章震宇,刘宝霞;探索性因素分析——最近10年的评述[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5期
9 周静;徐富明;刘腾飞;张军伟;蒋多;;心理账户基本特征的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1期
10 郭庆科;王炜丽;陈雪霞;韩丹;;验证性因素分析中模型拟合的判断[J];心理学探新;2007年04期
本文编号:10237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023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