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说理教育法的作用机制
本文关键词:论说理教育法的作用机制
【摘要】:说理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实施方法,具有自身影响和提升教育对象思想道德素质的作用机制。其中,认知促进机制着力通过传授道德规则、阐释道德理论、训练道德思维来提升教育对象的道德理性;情境体验机制通过故事描绘、视频再现和典型情境模拟使教育对象在人为创设的情境中进行情感经验的想象体验、体悟和整合;奖惩强化机制则通过表扬或批评评价教育对象的思想行为,引导教育对象修正思想行为,强化道德观念。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说理教育法 作用机制 教育效果
【基金】:2013年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当前大学生价值取向问题及其引导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3JDSZK00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10
【正文快照】: 说理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实施方法,是教育者通过语言表达、阐释、传递相关思想理论,提升教育对象思想道德素质的方法和艺术。在发挥教化思想、促进共识的社会作用的同时,其自身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零碎到系统的日益丰富完善的发展过程。然而,部分教育者还存在对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柏舟;言语理解过程中的记忆[J];现代外语;198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其海;;蒲松龄的德性品质初探[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肖霞;贾爽爽;;论我国农村社会公正氛围的塑造[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3 郭淑新;;慧远的“因果报应”论新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罗葳;李霖;王忠伟;;中国原始时期社会生活管理思想[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5 肖立斌;;道德信仰及其特点[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宋新雅;;“德福矛盾”问题的解析[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7 张明德;许运清;张馨;安贺意;;试论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吴静;;论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差异与联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3期
9 马特;形式逻辑中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的斗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56年00期
10 李寿初;;超越“恶法非法”与“恶法亦法”——法律与道德关系的本体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初春华;党的群众工作心理层面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欣欣;经济转型期的居民储蓄行为与经济增长[D];南开大学;2010年
4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新月;我国大学公民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邵南征;社会道德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何会宁;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王伟忠;高校腐败行为与廉政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曲盛男;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探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廖礼艳;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视角下德莱塞小说主题探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周孟杰;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的有效途径[D];湘潭大学;2010年
5 陈才;当代青少年道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刘彬;慈善意识:我国慈善事业的伦理困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潘进强;当代中学生的幸福教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昕;《道德情操论》的行为合宜性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谌明举;当前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国华;二年制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旭林;;教师学习团体的作用及其机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年08期
2 唐海朋;;凸显教育理想:教育平衡发展不可或缺的理论视角[J];教育导刊;2008年12期
3 董艳;;自我效能感在国内远程教育领域中的研究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2008年06期
4 路兴;龚波;张杰;;转型期大学生过激行为的社会诱因作用机制探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06期
5 靳飞;;审美与学校道德教育:关系、作用及达成路径[J];消费导刊;2010年04期
6 张妍;韩黎;孔繁昌;许芳;;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感恩与幸福感关系研究述评[J];教育导刊;2011年03期
7 李伟胜;;班级德育生态建设的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06年01期
8 吉朝正;;让激励成为滋润学生心田的甘霖[J];成功(教育);2010年08期
9 贾克亮 ,张恩宜;论教育技术问题[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年06期
10 江学亮;情感与教育效果[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1995年Z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结;;家校沟通快,教育效果好[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2 蔡菊英;;对提高课堂教育效果的思考[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周学山;;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创造最佳的教育效果[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宁夏卷)[C];2010年
4 吴斌;;选择正确的方法提高传统美德教育效果——方法组研讨综述[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四卷)[C];1996年
5 于振华;;教师家访的艺术[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6 傅维利;;论教育中的惩罚[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7 黄鸣鹤;周晖;;中生学业成绩与反社会行为关系的机制研究——自尊和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检验[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凌培炎;;超常儿童张肖剑追综研究五年[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9 廖全忠;巫文晖;刘水平;;“三心二意”为人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10 张淑华;张晓丽;;大学组织文化对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作用机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陈续;支持专项行动期盼常态严管 改善教育效果用好网络资源[N];光明日报;2009年
2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李建怀;用“三新”教育效果推进社会保障事业[N];咸阳日报;2010年
3 和学新;班级规模影响教育效果[N];人民日报;2004年
4 武汉市洪山高级中学 黄荣光;教育艺术的理想追求:“至为无为”[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麻金培;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N];贵州民族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杨波;“吃苦”教育背后的观念迷失[N];解放日报;2006年
7 记者 翟帆;教育部四项措施预防青少年犯罪[N];中国教育报;2004年
8 郭琴 张振宇;红旗区围绕六个结合增强远程教育效果[N];新乡日报;2007年
9 见习记者 武耀琳;市实验学校荣辱观教育效果好[N];朔州日报;2006年
10 鲁立锦;挖掘后进生转化的突破口[N];张掖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梁国超;教育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杜娟;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人力资本和教育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与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于国庆;大学生自我控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晓菲;开放环境下的选择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6 潘永兴;激励教育的理论诠释与实践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芳;人之身体的教育关注[D];河南大学;2009年
2 袁雯;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吕雪莲;师爱在学生品德成长中的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谢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自尊发展的心理弹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晋芳;大学生内隐价值观的实验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6 胡交斌;失业人员子女教育边缘化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肖岑;大学生自我提升的特点及其与人际交往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姚青;教育观念、师生关系影响教育效果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9 田泽林;促进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苗田翠;渗透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279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027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