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论学校制度生活促进个体发展的机制

发布时间:2017-10-17 03:38

  本文关键词:论学校制度生活促进个体发展的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制度生活 个体发展 促进机制


【摘要】:要真正地将"制度育人"的理想变成现实,探询学校制度生活促进个体发展的内在机制十分必要。学校制度生活的促进机制涵括"强促进性机制"和"弱促进性机制"两类,前者可以分为心理层面的共享性机制和行为层面的规限性机制,而后者则可以分为心理层面的生成性机制和行为层面的引导性机制。当然,各类机制的发生需要各方面因素的支持。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学校德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制度生活 个体发展 促进机制
【基金】:201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研究”(12JZD002) “华中师范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计划”重点项目(2013YBZD03)
【分类号】:G471
【正文快照】: 学校制度生活作为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及其代理人所构建或予以认可的各种正式制度之中师生所展开的学校生活领域。依其教育本意,无疑应致力于促进个体的发展,而问题在于它是如何促进个体发展的?纵观已有的研究,对其促进性机制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询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华杰;;学校制度的教育性机制及其影响因素[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李国庆;;从实用主义德育理论到品格教育——美国道德教育理论的演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钱善刚;;身行据乱 心写太平——康有为家思想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郑亚莉;;道德选择—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内在诉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方黎;;体验式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运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李卫东;;论幸福的社会属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肖海平;邓银城;;新时期我国农村教育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8 赵必华;建立教育目的导引机制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吴先伍;理性与情感:亚里士多德与孟子伦理思想的差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蒲德祥;;幸福组织:概念、思想溯源及研究框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其昌;;信托财产权制度的特质及其经济学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高国希;;论个人品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晏辉;;论中国伦理学的三种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孙桂丽;;也谈教育学术人生——学术的人生是至高的幸福[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6 孙广勇;;教育史料的搜集、整理、鉴别与运用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7 王剑;周谷平;;陈鹤琴教育实验思想与实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李才栋;;关于中国书院史研究的对象[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方晓东;;试论杜威的儿童发展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王兆t,

本文编号:10466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0466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b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