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初中生校外辅导中主体心理成因探究
发布时间:2017-10-17 03:39
本文关键词:呼和浩特市初中生校外辅导中主体心理成因探究
【摘要】:近十年来,参加校外辅导的学生越来越多,“补课热”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我国学术界也开始出现一些相关研究,这些研究多着眼于教育学、社会学方面,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相对缺乏。对参与校外辅导的不同主体的心理分析也比较零散,对他们行为动机的分析也不成系统。基于这些原因,本研究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切入,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以呼和浩特市地区参与校外辅导的各主体,包括学生、家长、教师、辅导机构的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对这四大主体的心理动机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调查、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 第一,在校外辅导中,不同主体的行为表现不同,心理动机也有很大差异。在访谈和观察中的85名学生中,只有43.5%的学生自愿参加校外辅导,却有56.5%的学生不是自愿的。在自愿参加校外辅导班的学生中,只有29.7%的学生是内心真正自愿参加的,70.3%的学生只是表面自愿参加。服从于家长、教师权威或因从众参加校外辅导班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学习兴趣不大;为应考或追求知识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比较高,学习兴趣较大。 第二,家长送孩子参加校外辅导班多出于预期焦虑、代偿、责任等心理动机;他们对孩子给予的期望较高,希望孩子在学习方面更加优秀,而常常忽视他们的心理需要;缺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亲子关系不太融洽。家长对校外辅导班的依赖性较大,无形中扩大了辅导机构的服务。 第三,选择从业校外辅导机构的教师多出于物质需要、成就需要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而来。辅导教师来源广泛、素质难以保证。 第四,开设管理辅导机构的人员主要是由利益和理想驱动而来,对辅导班的管理缺乏科学性、系统性。 第五,校外辅导班市场较为混乱,规模和收费标准差异很大。很多校外辅导班难以保证学生成绩的提高。 本研究力图对校外辅导这一热点现象在心理学理论方面做进一步的拓展,丰富该领域的研究资料。同时对学生、家长、辅导教师、辅导机构以及教育部门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校外辅导 参与主体 心理成因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前言10-12
- 1.1. 选题缘由10-11
- 1.2. 研究的意义11-12
- 1.2.1. 理论意义11
- 1.2.2. 现实意义11-12
- 2. 研究综述12-20
- 2.1. 相关概念界定12-13
- 2.2.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13-15
- 2.2.1. 动机理论13-15
- 2.2.2. 社会心理学相关理论15
- 2.3. 国内外关于校外辅导现象的研究现状15-18
- 2.3.1. 国内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15-17
- 2.3.2. 国外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17-18
- 2.4. 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8-19
- 2.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19-20
- 3. 研究设计20-26
- 3.1. 文献观点研究法及研究过程20-21
- 3.1.1. 文献观点研究法20-21
- 3.1.2. 研究目的21
- 3.1.3. 实施过程21
- 3.2. 访谈法及研究过程21-23
- 3.2.1. 访谈目的21
- 3.2.2. 访谈对象21-22
- 3.2.3. 访谈法实施的过程22-23
- 3.3. 观察法及研究过程23-24
- 3.3.1. 观察目的23
- 3.3.2. 观察对象23-24
- 3.3.3. 观察方法24
- 3.4. 整理、分析资料24-26
- 4. 研究结果26-47
- 4.1. 参加校外辅导班的原因26-37
- 4.1.1. 初中生参加校外辅导班的原因26-31
- 4.1.2. 家长送孩子参加校外辅导班的原因31-34
- 4.1.3. 选择从事校外辅导教师的原因34-36
- 4.1.4. 选择投资校外辅导班的原因36-37
- 4.2. 不同主体的行为表现37-47
- 4.2.1. 参加校外辅导的初中生的行为表现38-41
- 4.2.2. 参加校外辅导的学生家长的行为表现41-43
- 4.2.3. 校外辅导班教师的行为表现43-44
- 4.2.4. 投资开设和管理辅导机构人员的行为表现44-47
- 5. 讨论与分析47-53
- 5.1. 对参加校外辅导班的初中生的心理动机分析47-49
- 5.1.1. 参加校外辅导班的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47-48
- 5.1.2. 初中生参加校外辅导的心理动机分析48-49
- 5.2. 对参加校外辅导班学生家长的心理动机分析49-50
- 5.2.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49
- 5.2.2. 参加校外辅导班的学生家长的心理动机分析49-50
- 5.3. 对校外辅导班教师的心理动机分析50-51
- 5.3.1. 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具备的素质50-51
- 5.3.2. 校外辅导班教师的职业动机分析51
- 5.4. 对开设和管理课外辅导机构人员的心理动机分析51-53
- 5.4.1. 校外辅导机构的类型51-52
- 5.4.2. 开设和管理校外辅导班人员的类型及从业动机52-53
- 6. 结论与建议53-56
- 6.1. 结论53
- 6.2. 建议53-56
- 6.2.1. 给学生和家长的建议54
- 6.2.2. 给教师和辅导班相关从业人员的建议54-55
- 6.2.3. 给教育管理部门的建议55-56
- 参考文献56-58
- 附录58-59
- 致谢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睿;;如何提高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的效益[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董傼芬;刘新玲;;有偿家教的历史与现状——基于文献研究的综述[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于静;;中小学学生“校外补课热”的社会学分析[J];消费导刊;2009年18期
4 王巧红;;试论补习教育的起因、现状及前景[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5 许政法;;国内课外补习研究回顾与展望[J];教学研究;2009年01期
6 李涛;陈玉玲;;“有偿家教”的经济学视角解读[J];教学研究;2009年03期
7 钱国英;唐丽静;;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课外补习机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武汉、深圳的调查[J];教育财会研究;2009年03期
8 雷万鹏;高中生教育补习支出:影响因素及政策启示[J];教育与经济;2005年01期
9 王伟;教育机构的营利问题[J];教育评论;2002年03期
10 黄昌年;;试论课外辅导的三个问题[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本文编号:10466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046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