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5 11:17
本文关键词:山东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山东省基础教育 信息化教学 发展现状 调查 解决对策
【摘要】: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和信息资源被纷纷引入学校,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在这一背景下,信息化教学应运而生,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优势。但信息化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研究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利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以山东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为研究对象,从硬件设施建设情况、软件资源建设情况、保障措施、师生信息能力以及实施情况等几方面进行调查。由于山东省的经济存在着不同区域之间的不平衡,综合考虑之下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济南、青岛、泰安、莱芜、日照、菏泽、德州七所城市的中小学为调查对象,以了解信息化教学的真实情况,并通过对数据的详细分析,总结了山东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的总体情况和差异情况,分析当前山东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面临的问题,结合山东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推进山东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进程的发展对策。 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论文选题的理由和意义、相关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目标、内容、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为信息化教学及其理论基础,对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概念、信息化教学的要素、特征以及原则进行整体的描述,并系统阐述了信息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为山东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发展现状的调查,介绍了调查的目的、样本选取、调查问卷的编制、调查方式、调查流程以及调查的实施等方面的内容。 第四部分为山东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的总体实施情况,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从硬件设施的配备情况、软件资源建设情况、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态度与能力、学生的信息技能水平、信息化教学的实施情况、信息化教学的实施效果以及信息化教学的影响因素七方面总体分析山东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并对其进行总体评价。 第五部分为山东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的差异情况分析,通过对调查数据的进一步分析类比,总结出山东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的硬件设施条件、软件条件、管理和考核制度、师生信息能力以及实施情况、实施效果分别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段之间和校际之间的差异情况。 第六部分指出了山东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推进山东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对策。 第七部分为结束语,对本文的研究要点做了概括,总结了研究结论和创新点,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对后续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山东省基础教育 信息化教学 发展现状 调查 解决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第一章 绪论12-19
- 1.1 论文选题的理由和意义12-14
- 1.1.1 论文选题的理由12-13
- 1.1.2 选题的意义13-14
- 1.2 相关研究现状14-16
- 1.2.1 信息化教学的研究现状14-15
- 1.2.2 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的研究现状15-16
- 1.3 研究目标、内容、思路和方法16-19
- 1.3.1 研究目标16-17
- 1.3.2 研究内容17
- 1.3.3 研究思路17
- 1.3.4 研究方法17-19
- 第二章 信息化教学及其理论基础19-24
- 2.1 信息化教学概述19-21
- 2.1.1 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概念19
- 2.1.2 信息化教学的要素19-20
- 2.1.3 信息化教学的特征20-21
- 2.1.4 信息化教学的原则21
- 2.2 信息化教学的理论基础21-24
- 第三章 山东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发展现状的调查24-34
- 3.1 调查目的24
- 3.2 样本选取24-25
- 3.2.1 地区抽样24
- 3.2.2 学校抽样24
- 3.2.3 教师抽样24-25
- 3.2.4 学生抽样25
- 3.3 调查问卷的编制25-30
- 3.3.1 问卷编制的依据——信息化教学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25-28
- 3.3.2 各问卷的内容结构28-30
- 3.4 调查方式30
- 3.5 调查流程30
- 3.6 调查实施30-34
- 3.6.1 教育局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统计31
- 3.6.2 学校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统计31
- 3.6.3 教师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统计31-32
- 3.6.4 学生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统计32-34
- 第四章 山东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的总体实施情况34-58
- 4.1 实施信息化教学所需硬件设施的配备情况34-35
- 4.1.1 学生机、教师机普及情况34
- 4.1.2 多媒体教室配备情况34-35
- 4.1.3 电子备课室配备情况35
- 4.1.4 网络建设情况35
- 4.2 软件资源建设情况35-36
- 4.2.1 学校网站普及情况35
- 4.2.2 教学资源建设情况35-36
- 4.3 保障措施36-39
- 4.3.1 信息化教学经费投入情况36
- 4.3.2 信息化教学保障措施36-37
- 4.3.3 学校领导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视程度37
- 4.3.4 信息化教学的检查与考核情况37-39
- 4.4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态度与能力和学生的信息技能水平39-45
- 4.4.1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态度与能力水平39-43
- 4.4.2 学生的信息技能水平43-45
- 4.5 信息化教学的实施与考核情况45-55
- 4.5.1 信息化教学的课堂实施情况45-48
- 4.5.2 信息化教学的备课情况48-50
- 4.5.3 信息化教学的实施效果50-54
- 4.5.4 影响信息化教学实施的因素分析54-55
- 4.6 总体实施情况的评价55-58
- 4.6.1 总体实施条件56
- 4.6.2 总体实施情况56
- 4.6.3 总体实施效果56-58
- 第五章 山东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的差异情况分析58-86
- 5.1 信息化教学之硬件设施条件差异情况58-61
- 5.1.1 硬件设施条件的地区差异58-59
- 5.1.2 硬件设施条件的城乡差异59-60
- 5.1.3 硬件设施条件的学段差异60-61
- 5.1.4 硬件设施条件的校际差异61
- 5.2 信息化教学之软件条件差异情况61-63
- 5.2.1 软件条件的地区差异61-62
- 5.2.2 软件条件的城乡差异62
- 5.2.3 软件条件的学段差异62
- 5.2.4 软件条件的校际差异62-63
- 5.3 信息化教学之管理和考核制度的差异情况63-67
- 5.3.1 管理和考核制度的地区差异63-64
- 5.3.2 管理和考核制度的城乡差异64-65
- 5.3.3 管理和考核制度的学段差异65-66
- 5.3.4 管理和考核制度的校际差异66-67
- 5.4 信息化教学之师生信息能力水平的差异情况67-82
- 5.4.1 教师信息能力水平的地区差异67-69
- 5.4.2 教师信息能力水平的城乡差异69-72
- 5.4.3 教师信息能力水平的学段差异72-74
- 5.4.4 教师信息能力水平的校际差异74-76
- 5.4.5 教师群体特征差异76-80
- 5.4.6 学生信息技能水平的差异80-82
- 5.5 信息化教学之实施情况及实施效果的差异情况82-86
- 5.5.1 实施情况的差异82-83
- 5.5.2 实施效果的差异83-86
- 第六章 山东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的问题及发展对策86-101
- 6.1 山东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86-93
- 6.1.1 硬件设施问题及原因86-87
- 6.1.2 软件资源建设问题及原因87-88
- 6.1.3 管理问题及原因88-89
- 6.1.4 师生信息能力问题及原因89-92
- 6.1.5 培训问题及原因92-93
- 6.1.6 实施问题及原因93
- 6.2 推进山东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对策93-101
- 6.2.1 增加资金投入力度,扩大资金来源途径,合理分配信息化教学经费93-94
- 6.2.2 加强校园网资源库建设,,提高校园网的实效性94-96
- 6.2.3 制定发展规划,完善信息化教学规章制度,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96-97
- 6.2.4 教师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增强信息化教学意识和技能97-98
- 6.2.5 保证信息技术课的开课率,增加信息技术专职教师98
- 6.2.6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98-101
- 第七章 结束语101-103
- 7.1 研究结论101-102
- 7.2 创新点102
- 7.3 不足与展望102-103
- 注释103-104
- 参考文献104-107
- 附录107-12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22-123
- 致谢123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晓阳;城乡中小学数字鸿沟弥合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934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093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