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道德能力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9 05:25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道德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道德是一个社会得以向前发展的助力剂,是人们在参与社会、发展社会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情感理念。对于现代社会来说,仅有法律的约束而没有道德的引领则不能够有效维系社会的运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国际社会接触频繁,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社会环境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社会的传统文化正在受到严重的冲击,人们固有的道德观念开始出现深刻的改变。人们拥有了更加广泛的道德选择,一些人在多元化文化的影响下,没有始终坚持正确的道德标准,而逐步出现了道德滑坡的问题。同时在实践与观察中,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情况呈现出逐渐扩大的态势,这对于当前我国青少年道德能力的培养来说则是极为不利的。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未来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中流砥柱,青少年拥有怎样的道德能力则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青少年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其在理解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青少年道德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具备一定的道德评判能力,明辨是非曲直,使青少年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更好地成长与成才。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概述。这一部分主要是对于全文研究的基础铺垫,从根本上对于青少年道德能力、道德能力的作用以及道德能力体系的构成进行了系统的界定,以有效扫清研究过程中的概念障碍,从而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青少年道德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分析。分别从塑造青少年良好道德素养的实际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以及提高全社会公民素质的前提条件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而明确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第三部分,当前学校青少年道德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首先从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提出了当前青少年道德能力的现状,并进一步论述了青少年道德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问题对于当前青少年道德能力弱化的成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从而为下文的研究指明方向。 第四部分,加强青少年道德能力培养的对策,主要从坚持青少年道德能力培养所应遵循的原则、发挥青少年在道德能力培养中的主体作用、健全青少年道德能力培养的外部保障、健全青少年道德能力培养的评价标准四个方面提出了青少年道德能力培养的路径,从而为相关课题的研究贡献微薄力量。
【关键词】:青少年 道德能力 培养
【学位授予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引言11-12
- 第一章 基本理论概述12-18
- 第一节 青少年道德能力的概念12-13
- 一、 道德能力的基本含义12-13
- 二、 青少年道德能力的特征13
- 第二节 道德能力的作用13-15
- 一、 道德能力的导向作用13-14
- 二、 道德能力的调节作用14
- 三、 道德能力的激励作用14-15
- 四、 道德能力的控制作用15
- 第三节 道德能力体系的构成15-18
- 一、 认知层面的道德能力15-16
- 二、 行为层面的道德能力16
- 三、 意志层面的道德能力16
- 四、 情感层面的道德能力16-18
- 第二章 青少年道德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分析18-22
- 第一节 塑造青少年良好道德素养的实际需要18
-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18-19
- 第三节 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19-20
- 第四节 提高全社会公民素质的前提条件20-22
- 第三章 当前学校青少年道德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22-31
- 第一节 青少年道德能力的现状22-25
- 一、 积极方面22-23
- 二、 消极方面23-25
- 第二节 青少年道德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25-28
- 一、 学校道德教育不力26-27
- 二、 家庭道德教育不足27-28
- 三、 社会道德教育薄弱28
- 第三节 当前青少年道德能力弱化的成因分析28-31
- 一、 道德教育过程脱离主体性28-29
- 二、 成长环境的负面影响29-30
- 三、 重道德教育轻道德实践30
- 四、 道德评价标准的不完善30-31
- 第四章 加强青少年道德能力培养的对策31-42
- 第一节 青少年道德能力培养所应遵循的原则31-33
- 一、 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原则31
- 二、 正面教育原则31-32
- 三、 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32
- 四、 渗透性原则32-33
- 五、 继承与发展统一性原则33
- 第二节 发挥青少年在道德能力培养中的主体作用33-35
- 一、 激发青少年主体性道德意识33-34
- 二、 满足青少年主体性道德需要34
- 三、 塑造青少年主体性道德人格34-35
- 四、 培养青少年主体性道德能力35
- 第三节 健全青少年道德能力培养的外部保障35-40
- 一、 加强法律和规章制度建设35-36
- 二、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36-37
- 三、 创新学校的教育策略37-38
- 四、 积极有效的家庭教育38-39
- 五、 重视运用实践平台39-40
- 第四节 创新青少年道德能力培养的评价方式40-42
- 一、 明确青少年道德能力评价的全新标准40
- 二、 促进青少年道德能力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展40-42
- 结论42-43
- 注释43-45
- 参考文献45-4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47-48
- 致谢48-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秀超;胡惠庆;;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思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刘爱平;;青少年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的培养[J];成才之路;2008年01期
3 丁淑贞;;新时期培养中学生道德能力的时代价值[J];池州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王淑芹;;论公民道德建设的外在机制[J];道德与文明;2008年01期
5 陈延斌;胡相峰;;养成训练:未成年公民品德塑造的新路径[J];道德与文明;2008年01期
6 郑晓江;;青少年自杀及暴力现象的生死哲学透视[J];中国德育;2007年01期
7 丁淑贞;;论中学生道德能力体系的建构[J];法制与经济(上半月);2007年09期
8 李建民;;网络对传统道德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甘肃理论学刊;2008年03期
9 张红薇;;网络时代青年大学生道德能力的培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8期
10 周斌;陈延斌;;西方当代未成年人道德养成的理论与实践[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本文编号:11116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111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