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闲暇德育
本文关键词:浅谈闲暇德育
【摘要】:作为一种全新的德育理念和德育模式,闲暇德育担负着更加重要的任务。闲暇生活既涉及日常生活层面,又关系到非日常生活领域,闲暇德育正是通过闲暇生活实践,提高人们的闲暇德性,最终实现闲暇德育的真正价值。同时,当闲暇德育进入大众的视野,成为传统教育的一种延续时,以什么样的理念正视和开展闲暇德育,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重要命题。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闲暇德育 消费社会 现实困境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闲暇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在塑造人的价值观,提升人的德性品格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闲暇的含义源远流长,中国文字属象形,闲的古体字为晵,中间的月字描绘了古人闲庭赏月的美好意境。而在《说文解字》中,暇,闲也。然而,古代中国人对于闲暇的理解,并非只是休息、消遣的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冯文全;贾艳霞;;论闲暇教育对人的发展的意义[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3期
2 王能东;闲暇教育及其教育学意义[J];理论月刊;2003年10期
3 马惠娣;刘耳;;社会转型:对中国传统休闲价值的回望[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张卫伟;曾琰;;休闲德育:现实的逻辑[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孙秀云;;从消费活动的原则看当代消费异化的根源[J];学习与探索;2011年04期
6 黎海燕;;“闲”与“德”之关系研究及其现代启示——兼论亚里士多德闲暇德育思想[J];学术论坛;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雪云;后现代社会理论对社会学的启示及其局限[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汪才明;;和谐发展:发展伦理学的价值核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杨邦荣;;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文化机理及其实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钱善刚;;身行据乱 心写太平——康有为家思想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潘家耕;略论大学生休闲教育问题[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6 郑亚莉;;道德选择—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内在诉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余吉生;论网络时代高校毕业生思想工作的着眼点[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李卫东;;论幸福的社会属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李慧新;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特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吴先伍;理性与情感:亚里士多德与孟子伦理思想的差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其昌;;信托财产权制度的特质及其经济学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李狄楠;;制造服务业时代石油装备制造业发展对策研究[A];2011年石油装备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11年
3 高国希;;论个人品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晏辉;;论中国伦理学的三种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孙桂丽;;也谈教育学术人生——学术的人生是至高的幸福[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刘泓;;虚拟游戏的身份认同——网络游戏的文化体验之反思之一[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7 宋妍;;“大众传媒时间”观与实现休闲理想的悖论[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8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全体辅导员;;华侨大学90后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压力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9 张爱华;张有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杜健勋;;分配与治理:风险社会的环境法结构转型[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杨明;我国度假体育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高涵;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启瑞;上海市公园中老年人休闲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周友方;大学生休闲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梁慧;马克思休闲思想视角下我国休闲经济建设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微;中古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伦理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丽英;因利诚信与因义诚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常春;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建设中的公平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苏君;论“体验”概念的发展史[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冯文全;从人的价值角度审视德育的价值[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3 顾明;;从闲暇教育的历史论当代闲暇教育的必要性[J];教学与管理;2009年18期
4 刘金玉;;试论闲暇与闲暇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02期
5 赵虹元;国外的闲暇教育研究及对我国教育的启示[J];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6 冯显德;论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世轩;;消费社会下的文学经典阅读[J];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2 韩旭;;消费文化——韩国W饭店中的消费文化[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欧阳可惺;文学隐性与消费社会中的“个性特征话语”[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钟颖;黄涛;;游戏的力量—论游戏之虚假与真实[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10期
5 郭玉华;;消费社会的艺术生产力问题[J];社会科学家;2009年04期
6 吴星;;从禽流感危机到现代化阴影[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年S1期
7 王章佩;;消费社会中的丰盛与贫困断裂——一种现代的视角[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王普明;;《根深蒂固》的异化主题解读[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9 廖述务;;当代中国文化消费中身体商品化现象探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付成波;张延玲;;消费社会与传统精神的回归[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曼;知识分子身份的悬浮[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1294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129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