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远程协作课程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外远程协作课程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外远程协作课程 英语专业学生 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敏感度 跨文化效力
【摘要】: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项重要能力。本研究探讨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中外远程协作课程对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外远程协作课程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景,显著提高了学生跨文化敏感度中的交际信心、交际愉悦感和跨文化效力的整体水平。
【作者单位】: 塘沽浙江路小学;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河北师范大学第13批教学改革重点项目“中外远程协作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319;G434
【正文快照】: 1.引言21世纪是全球化、国际化和信息化时代,来自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的人们交往日益密切,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一种重要的沟通交流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化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敏;安然;;短期来华留学生跨文化敏感与效力分析研究[J];高教探索;2012年02期
2 周杏英;;大学生跨文化敏感水平测评[J];山东外语教学;2007年05期
3 张红玲;;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跨文化交际(CMICC)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外语教学;2009年02期
4 俞玮奇;;来华汉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证研究:敏感度与效能感[J];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04期
5 胡艳;;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敏感度调查[J];外语界;2011年03期
6 张红玲;;以跨文化教育为导向的外语教学:历史、现状与未来[J];外语界;2012年02期
7 张卫东;杨莉;;跨文化交际能力体系的构建——基于外语教育视角和实证研究方法[J];外语界;2012年02期
8 高永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11期
9 彭世勇;;英语本科生跨文化敏感多层面间相关系数对比[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10 张义君;;跨文化交际课程中多元识读教学模型的建构与实践[J];外语界;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金保;;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王婷;文慧;;建构主义理论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李萍;;利用希腊神话进行英语文化教学初探[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邹华;孙芳琴;;少数民族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调查与思考[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唐智霞;;英语教学中应关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6 陈化宇;;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5期
7 黄秋凤;;合资企业中方管理人员与一般员工跨文化敏感对比[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8 黄秋凤;;高职高专涉外实习生跨文化敏感度测定——以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国际商务系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9 王德易;;浅论英语文化知识对英语语言教学的重要性[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10 张叶;;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西方伦理文化诉求[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段艳丹;;高职护生跨文化敏感培养研究[A];2012年河南省护理科研暨临床护理PBL实践教学骨干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2 刘雨晨;;国际汉语职前教师与在职教师跨文化敏感度对比分析[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金南顺;郭寻;李英;;外向型企业跨文化交际能力组织开发模式研究[A];第九届(2014)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早霞;大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赵萱;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混班就读外籍学生的教育图景[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杨玉;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语言态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4 柳华妮;基于体例演变影响因素分析的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5 隋晓冰;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6 赵芳;“渗透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莉;交际策略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2 李亚娜;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婷;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白秀琴;基于教材评估模式下的《新世界大学英语》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翠翠;90后中国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调查[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方;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关键性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杨颗;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李亮;《新标准大学英语》中文化内容研究及评价[D];西安工业大学;2012年
9 马琼斐;高中英语文化教学中的合作策略[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曹佶;合作原则在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崇X;;英语专业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课程设置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韩骅;90年代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3 杨纯丽,张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文化教学[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张晶;;全球化环境下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的发展趋势[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J];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6 林大津;跨文化交际能力新探[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7 顾佩华;沈民奋;李升平;庄哲民;陆小华;熊光晶;;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8 刘齐生;“跨文化能力”之概念及其引出的问题[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9 王茹勤;企业跨文化培训的现实意义[J];改革与理论;2003年03期
10 叶敏;安然;;短期来华留学生跨文化敏感与效力分析研究[J];高教探索;201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鲁卫群;跨文化教育引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蒋莉;关于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敏感度的调查[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彭学敏;论文化学习对跨文化敏感的影响[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3 吴秀芝;对“跨文化敏感”的调查以及调查对于跨文化培训的指导意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4 曾斌;中国人跨文化敏感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流言;;远程协作演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J];电脑爱好者;2006年2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思科称:远程协作可致公司信息泄露[N];网络世界;2008年
2 ;ITU推远程协作工具[N];人民邮电;2008年
3 记者 李静 通讯员 谢敏;南宁学生作品荣获全国奖项[N];南宁日报;2010年
4 山东省莱州市城港路街道朱杲小学 王伟光;让BBS成为远程协作学习基地[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5 楚飞宏;今天我在家工作[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耀峰;即时通讯技术在远程协作学习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2 徐永祥;基于远程协作学习的高校精品课程实施机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曼曼;基于网络课程的远程协作学习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4 任仕超;中外远程协作课程对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767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176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