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中体西用”与我国教育民族性的构建——基于清末新教育形成过程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5 13:12

  本文关键词:“中体西用”与我国教育民族性的构建——基于清末新教育形成过程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清末 新教育 中体西用 教育民族性 文化自信


【摘要】:教育民族性是构建本民族特色教育体系的根本原则。清末依据"中体西用"原则快速完成了体现教育民族性的教育体系的构建:制定体现民族精神和价值观的教育宗旨;形成彰显民族品性的德育规范;构建蕴含民族文化要求的教育内容体系;立足文化自保加大对师资队伍管理。"中体西用"下教育体系的不足在于:"中学"体量过大,冲淡了新教育的"新"味;相对"保守"的倾向削弱了其"开放性"要求;过于强调意识形态教育,冲淡了教育民族性建设的主题。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基金】:2014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教育输入与教育自觉:中国近现代教育演进的逻辑研究”(2014SJB813)
【分类号】:G529
【正文快照】: 一、“中体西用”的提出与教育民族性的“浮出水面”乌申斯基于19世纪中提出了教育民族性命题,认为应依据民族的文字、历史、文化和民族心理特征,建立符合民族品性的教育体系。其后,教育民族性研究一度沉寂。随着文化全球化威胁的逐渐显现,教育民族性问题再次走上前台,并逐渐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谈儒强;;20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村教育的两种改革路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谈儒强;;探寻师道走向 确立师德坐标[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方家峰;;盛宣怀的高等工业教育思想与实践[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4 朱镜人;韦立君;张珍珍;;教育史的教师教育价值及教学问题刍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5 李晓菊;常荣兰;陈凤杰;王凤珍;;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以承德市八县三区农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6 马露奇;;颜元“习动”教学法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7 李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适应性功能教育的启示[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8 苗艳艳;杜德同;;墨子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傅蕴;;郑观应女子教育观述评[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李明明;赵天阳;;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初探[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可峰;;传统尊师观念及其现代转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孙华;;百年高校招生政策中的效率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姚宏杰;;金代“六学”考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余波;徐仲林;;清末民初教育转型时期我国课堂教学特点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5 唐燕;;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兴起[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6)——中国教师教育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董静芳;;晚清留学教育与中国近代教育的关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7 谷忠玉;;近代西方女性观在中国的传播路径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8 霍云丽;;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在华的传播与接受[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9 常凤霞;;稷下学宫与柏拉图学园之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10 刘淑华;;清末民初中国职业教育转型探析[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进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与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4 黄伟;高乐待与中国[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艳玲;民国时期中国职业指导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方小玉;民国《经济学季刊》(1930-1937)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王运明;1928-1937年山东中等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蒋馨岚;传统与超越: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价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巍;宋代童蒙阶段的行为规范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许翠冉;黑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Ⅰ课程实施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博实;林传甲与黑龙江近代教育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姜永兵;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的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宇东;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伟;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学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黄林凯;探索中国电化教育之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薛小雷;近代以来中国学前教育向外国学习的历史与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力薇;认知设计系统下的中学化学二级记分项目难度预测模型构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蒋连香;关于教育惩戒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玲;“中体西用”之现代反观[J];唐都学刊;2004年06期

2 江涛;;略论“中体西用”[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3 汤菊平;吴巨培;;“中体西用”的科学哲学解释[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杨锦銮;;晚清“中体西用”文化观演变的阶段性特征探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周峗;;哈贝玛斯、全球化与我的中体西用观——以法律文化的现代化路径之选择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6 张鑫;;“中体西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翟方平;;“中体西用”与教育全球化[J];沧桑;2007年05期

8 龚水森;;浅谈“中体西用”[J];科学时代(综合版);2007年12期

9 布庆荣;李志峰;;论“中体西用”的时代价值[J];新学术;2007年06期

10 杨志杰;;“中体西用”的文化模式与传统文化的近代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任晓兰;;百年中国的“中体西用”思想及其盛行原因[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2 文思启;;“中体西用“及其影响[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3 高莉华;张晓刚;;从“中体西用”与“和魂洋才”分析中日早期现代化之异同[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4 王宪平;;晚清“中体西用”教育方针之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谢放;;张之洞、梁启超“中体西用”思想之比较[A];近代中国(第二十二辑)[C];2013年

6 范鹏;;辛亥革命与中体西用[A];《国学论衡》第二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7 陈传林;;“中体西用”与中国高等教育道路的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何涛;“中体西用”思想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N];吉林日报;2013年

2 干春松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国近代思维方式转换的五个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刘悦斌;晚清新文化观的演进[N];学习时报;2006年

4 张友谊 王杰;关于中西文化的融通[N];学习时报;2002年

5 冯天瑜;中国路径与“文化自觉”[N];光明日报;2012年

6 韩秀桃;张之洞:中体西用变法为要[N];法制日报;2006年

7 马新宇;论中华民族的自我认同[N];吉林日报;2010年

8 整理 蓝慧 李念;反思甲午:变法生于“危局”[N];社会科学报;2014年

9 邵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新议[N];学习时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锦权;“中体西用”文化范式再思考[D];西北大学;2009年

2 王鹏;近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沿承及其当代价值[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高攀;张之洞“中体西用”法律思想述评[D];山东大学;2007年

4 周娜;“中体西用”与“和魂洋才”[D];河南大学;2006年

5 段红智;张之洞中西文化观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6 杨惠兰;左宗棠的学术思想[D];湘潭大学;2002年

7 黎询洲;曾国藩的“调和”观与改良思想[D];齐齐哈尔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898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1898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b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