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大学生成人依恋、元情绪及心理复原力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11-18 01:24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成人依恋、元情绪及心理复原力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成人依恋 元情绪 心理复原力 结构方程模型 横断面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元情绪及心理复原力之间的关系。方法:在西安4所大学选取782名大学生,运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特质元情绪量表(TMMS)和心理复原力量表(ER)分别测量成人依恋风格、元情绪和心理复原力的水平。结果:大学生ECR的依恋焦虑、依恋回避两个维度得分与TMMS各维度得分、ER得分均呈负相关(r=-0.32~-0.11,均P0.01),ER得分与TMMS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r=0.10~0.35,均P0.01)。路径分析表明,依恋焦虑对心理复原力的直接效应无统计学意义(路径系数为0.10),对元情绪的直接效应有统计学意义(路径系数为-0.42,P0.001),元情绪对心理复原力的直接效应有统计学意义(路径系数为0.50,P0.001);依恋回避对心理复原力及元情绪的直接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路径系数为-0.07,-0.43;P0.05或0.001),元情绪对心理复原力的直接效应有统计学意义(路径系数为0.43,P0.001)。结论:元情绪在依恋焦虑与心理复原力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而在依恋回避与心理复原力间则起部分中介作用。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11YJC19001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010年度专项资金项目(10SZZD05)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心理复原力是一种关乎动机、情绪和行为的能力,以及潜能或特质,代表个体从消极经历中恢复过来并能灵活适应外界多变环境的能力[1]。研究表明,具有高心理复原力的个体能以一种无防御的积极乐观的方式生活,具有较高的自信和适应性[2],亦即心理复原力与个体的社会适应存在密切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姜巍,冯正直,年春志,邢安辉,马宏伟,夏本立;陆军新兵元情绪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7期

2 齐艳,李川云,李爱军;元情绪量表(TMMS)在1000名新兵中的修订和初步应用[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3期

3 魏征新;霍莉钦;;大学生社交焦虑与成人依恋类型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8期

4 汤芙蓉;张大均;刘衍玲;;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年03期

5 李同归;加藤和生;;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J];心理学报;2006年03期

6 杨昭宁;付大坤;谭旭运;;大学生成人依恋、元情绪与成就动机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10期

7 李锐;;情绪智力与元情绪:概念及关系辨析[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0年02期

8 韩黎;张妍;郑涌;;基于文化的心理复原力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同归;刘樝;;团体依恋的概念与测量:项目因子分析方法的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2 欧阳宇;;当前大学生成人依恋与恋爱现状的调查研究[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3 鲍芳;;艺术院校大学生人际信任、社交焦虑与依恋的关系[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高明;;父母养育方式量表(PBI)二因素模型在湖南省大学生中的调查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吴静珊;;大学生成人依恋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机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6 戴妍;;大学生依恋类型、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7 戴妍;;大学生依恋模式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姜巍,冯正直,年春志,邢安辉,马宏伟,夏本立;陆军新兵元情绪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7期

9 伊丽;武国城;郭小朝;;空军新兵心理适应问题及新兵训练前后身心状况的探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23期

10 朱天慧;;成人依恋测量工具述评[J];大众科技;201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丹;我国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动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乔云雁;情绪性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海燕;工读生与普通生父母依恋与行为问题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的对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王晓萍;婚前辅导及其有效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温飞;消费者情感依恋的形成机理及杠杆作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孙俊才;情绪的文化塑造与社会建构:情绪社会分离视角[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楼天阳;虚拟社区成员联结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9 何影;大学生恋爱及恋爱暴力调查与暴力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郭薇;不同依恋类型恋爱受挫者的注意偏向[D];西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玲玲;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关婷婷;母亲的依恋与幼儿个性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范红伟;高职生人格特质、成人依恋与学校归属感现状及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娟;不同依恋风格大学生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及其教育意义[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丽双;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信任、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洪浏妗;服装品牌依恋驱动因素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7 隆景云;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张燕舞;初中生心理一致感及其与依恋、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张洪雨;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与其依恋内部工作模式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葛芳;初中生元情绪与自我差异的关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同归;;依恋理论中的几个热点问题概述——兼评胡平等《城市婴儿依恋类型及判别函数的建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2 王晓钧;情绪智力:理论及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2期

3 肖融;吴薇莉;张伟;;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在成都市大中学生中的应用[J];华西医学;2007年04期

4 张建中;谈谈青年官兵的情绪调节[J];空军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5 张俊;元情绪操作——心理咨询的技巧之一[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6 齐艳,李川云,李爱军;元情绪量表(TMMS)在1000名新兵中的修订和初步应用[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3期

7 彭纯子,邓盘月,马惠霞,陈兵,胡勤,周浩惠;大中学生社交焦虑特征初探[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4期

8 司徒巧敏;黎建斌;;大学新生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11期

9 吴薇莉;;社交焦虑障碍成人依恋类型与防御机制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3期

10 陈瑞芳;郑莉君;;社会人格取向的成人依恋与情感调节[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屠金路,金瑜,王庭照;bootstrap法在合成分数信度区间估计中的应用[J];心理科学;2005年05期

2 王明辉;李延;方俐洛;;通信企业员工工作压力源问卷的编制[J];心理研究;2008年02期

3 徐俊芳;韩伟;陈景武;;结构方程在医学生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09年04期

4 赖建维;郑钢;刘锋;;中学生同伴关系对自尊影响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1期

5 李昂;訾非;;对权威的畏惧感、消极完美主义与考试焦虑的关系模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5期

6 朱远程;马栋;;谈结构方程模型的应用策略[J];商业时代;2010年06期

7 肖琼;肖玮;;大学生心理适应过程的验证[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8 卞冉;车宏生;阳辉;;项目组合在结构方程模型中的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3期

9 梁瑛楠;杨丽珠;谷力群;;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8期

10 陈海贤;陈洁;;贫困大学生希望特质、应对方式与情绪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爱卿;;行为责任归因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王磊生;熊承清;;主观幸福感结构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屠金路;王庭照;;层级关系模型下的合成分数信度估计[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冯江平;孙乐芩;;中国员工心理资本结构的实证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杨晓慧;陶沙;;汉语儿童阅读模型的结构方程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温忠麟;侯杰泰;;调节效应模型的标准化估计[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杨洋;;爱情态度量表(LAS)中文版的信效度检验[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常明;游旭群;;西北石油员工职业紧张和工作满意度的SEM建构[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刘晓燕;;职业延迟满足问卷的编制及其结构方程模型验证[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赖建维;郑钢;刘锋;;中学生同学关系对情绪影响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瞿剑;近1/5的人对非典过度恐慌[N];科技日报;2003年

2 郝如一 耿新芳 周海燕;如果“非典”再流行 何人心里最恐慌[N];中国医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倩;学校心理辅导的效果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杨会芹;中国湖南省城乡高中生抑郁易感因素及预测模型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3 薛云珍;认知偏差与抑郁症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4 高琦;扭力与农村青年自杀的关系及其理论模型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党彩萍;以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一般智力的结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封丹s,

本文编号:11980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1980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1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