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情绪图片评价系统的建立及其特征
发布时间:2017-11-25 00:01
本文关键词:儿童青少年情绪图片评价系统的建立及其特征
【摘要】:背景: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个体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个体的身体发生着急剧的变化,而心理发展却相对落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儿童青少年面临着来自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巨大挑战。大多数儿童青少年能很好的应对压力和挑战,但部分青少年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其中,情绪障碍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中尤为突出。实验室研究能探讨儿童青少年情绪问题的致病机制,为情绪问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情绪的实验室研究依赖于能够诱发儿童青少年不同情绪反应的刺激材料,材料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研究结果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已有少数研究者建立了针对儿童青少年的情绪图片材料。这些情绪刺激材料存在图片内容不够广泛,图片总量少、分布在维度各分数段的图片数量不足等问题。建立一个标准化的,适应我国儿童青少年被试的图片评价系统十分必要。 目的:收集儿童青少年对情绪图片三个维度的评价数据,初步建立儿童青少年情绪图片评价系统,促进以儿童青少年为被试的情绪实验室研究。 方法:选取来自重庆市3所中小学的284名7-18岁的儿童青少年为被试。从中国情绪图片系统(CAPS)中选取824幅图片作为研究材料,让被试对这824幅图片的愉悦度、唤醒度和优势度进行自我报告的9点量表评分。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数据处理方法,分析图片库的信度和效度,以及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儿童青少年对图片的感受。 结果:1、除7~8岁组儿童对唤醒度的评分内部一致性a系数为0.74外,其余维度上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均在0.90以上。各年龄组在愉悦度、唤醒度和优势度上的评分分布均较广全距较大 2、各年龄组儿童青少年在三个维度上的评分均与CAPS的原始评分吾显著正相关,但差异仍显著。在愉悦度上,9~11岁组、12~13岁组、14~15岁组和16~18岁组的评分显著低于CAPS原始评分。在唤醒度上,7~8岁组、9~11岁组和12~13岁组的评分显著高于CAPS原始评分;而14~15岁组和16~18岁组的评分显著低于CAPS原始评分。在优势度上,9~11岁组和12~13岁组的评分显著低于CAPS原始评分。 3、各年龄组的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为:当愉悦度评分较低时,唤醒度评分较高,而优势度评分较低;当愉悦度评分处于中等水平时,唤醒度和优势度的评分也处于中等水平;当愉悦度评分较高时,唤醒度和优势度的评分也较高。 4、按图片的愉悦度评分可将图片聚类为正性、中性和负性3类。按图片的三个维度可将图片聚类为6类,6类图片的得分组合可大致对应为6种基本情绪类型:惊喜、愉悦、中性、愤怒、厌恶(或悲伤)和恐惧。 5、三个维度评分的性别差异显著。对于正性图片:7~8岁组男生在愉悦度、优势度评分上显著高于女生。9~11岁组男生在唤醒度评分上显著高于女生。12~13岁组男生在唤醒度、优势度评分上显著低于女生。14~15岁组男生在愉悦度评分上显著低于女生,在唤醒度评分上显著高于女生。16~18岁组男生在愉悦度、优势度评分上显著低于女生,在唤醒度评分上显著高于女生。对于中性图片:7~8岁组男生在愉悦度、优势度评分上显著高于女生,在唤醒度上显著低于女生。9~11岁组男生在愉悦度、唤醒度和优势度评分上均显著高于女生。12~13岁组男生在愉悦度评分上显著高于女生,在唤醒度评分上显著低于女生。14~15岁组男生在愉悦度、优势度评分上显著高于女生。16~18岁组男生在愉悦度、唤醒度评分上显著高于女生,在优势度评分上显著低于女生。对于负性图片:7~8岁组男生在愉悦度、唤醒度和优势度评分上均显著高于女生。9~11岁组男生在愉悦度评分上显著高于女生,在唤醒度评分上显著低于女生。12~13岁组男生在愉悦度、优势度评分上显著高于女生,在唤醒度评分上显著低于女生。14~15岁组男生在愉悦度、优势度评分上显著高于女生。16~18岁组男生在愉悦度、优势度评分上显著高于女生。 6、各年龄组在三个维度上的评分均具有显著差异。在愉悦度上,7~8岁组的评分显著高于9-11岁组、12~13岁组、14~15岁组和16-18岁组的评分;12~13岁组的评分显著低于16~18岁组的评分。在唤醒度上,7~8岁组的评分显著高于9~11岁组、12~13岁组、14~15岁组和16~18岁组的评分;9~11岁组的评分显著高于12~13岁组、14~15岁组和16~18岁组的评分;12~13岁组的评分显著高于14~15岁组、16~18岁组的评分;14~15岁组的评分显著高于16~18岁组的评分。在优势度上,7~8岁组的评分显著高于9~11岁组和12~13岁组的评分:9~11岁组的评分显著低于14~15岁组、16~18岁组的评分;12~13岁组的评分显著低于14~15岁组、16~18岁组的评分。 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儿童青少年情绪图片评价系统。该评价系统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为今后儿童青少年的情绪实验室研究提供可靠的刺激材料。儿童青少年的情绪具有不稳定性,他们对情绪图片的感知与成人具有一定差异。在未来的情绪研究中应注意儿童青少年自身的情绪感知特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儿童青少年对情绪图片的感知各不相同,今后对儿童青少年的情绪研究应考虑性别和年龄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迎春;张劲松;韩晶晶;任芳;蔡汝刚;;中国儿童情感评价图片库(7~14岁,上海版)的建立[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年03期
2 王莉,陈会昌,陈欣银,岳永华;两岁儿童情绪调节策略与其问题行为[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3期
3 程九清,高湘萍;不同意识水平下的情绪启动[J];心理科学;2004年06期
4 徐景波,孟昭兰,,王丽华;正负性情绪的自主生理反应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95年03期
5 辛勇;李红;袁加锦;;负性情绪干扰行为抑制控制:一项事件相关电位研究[J];心理学报;2010年03期
6 高培霞;刘惠军;丁妮;郭德俊;;青少年对情绪性图片加工的脑电反应特征[J];心理学报;2010年03期
7 罗跃嘉;黄宇霞;李新影;李雪冰;;情绪对认知加工的影响:事件相关脑电位系列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4期
8 袁加锦;李红;;人类对情绪事件效价强度的易感性及神经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2年01期
9 丁军;苏林雁;高雪屏;马静;冯哲;文慧;;国际情绪图片系统(IAPS)在中国10-12岁儿童的初步应用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2期
10 张志群,郭兰婷;Beck抑郁问卷在成都市中学生中的试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7期
本文编号:12240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224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