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教育现象学之反思

发布时间:2017-12-12 01:25

  本文关键词:教育现象学之反思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现象学 自然态度 现象学态度 生命意识 意向性构造 意义


【摘要】:受现象学哲学思想以及北美教育现象学的影响,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采取现象学态度和方法面对教育生活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研究的一种重要取向。现象学为教育学提供了思想资源与思维方式。为了在教育现象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我们首先需要考察我国教育现象学的发展,然后回到现象学哲学的思想资源中,从现象学的基本问题和致思路径中获得启示,进一步明确教育现象学的基本问题,规范教育现象学的致思路径,提升教育现象学的理论追求。
【作者单位】: 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10YJCZH112)
【分类号】:G40-02
【正文快照】: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采取现象学的态度和方法面对教育生活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研究的一种重要取向。首先,受“回归生活世界”这一哲学观念的深刻影响,“生活世界”、“交往生活”等词汇逐渐成为教育研究的关键词。同时,质的研究方法(狭义)开始被广泛采用,教育研究者进入学校教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世英;;哲学的身份——哲学的非哲学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李树英;教育现象学:一门新型的教育学——访教育现象学国际大师马克斯·范梅南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3 宁虹,钟亚妮;现象学教育学探析[J];教育研究;2002年08期

4 宁虹;;教育的实践哲学——现象学教育学理论建构的一个探索[J];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5 宁虹;;认识何以可能——现象学教育学研究的思索[J];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6 高伟;教育现象学:问题与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7 高伟;;关于教育现象学的几个根本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林颐;;“自我”的两个维度——读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李霞;论儒道生命观的理性精神及其历史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王列生;主体缺席的概念晚餐——关于当代文学批评失态的一种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7 方军;海德格尔的真理观——兼谈一种思维方式的革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杨丽萍;;论教师实践知识及其彰显[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胡沫;张加明;;走在生存向存在途中的人的意义世界[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10 张绍鸿;;民事责任竞合法律选择的价值冲突及其平衡[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廖全京;;存在之镜与幻想之镜——读阿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4 邓俭;;自我生存之“无”的突破——解读《野草》中的存在之思[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金才;;中日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隔膜[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6 朱军;;网络和家乡——网络时代的存在论浅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7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8 马永波;;生态整体主义与新诗发展的一个可能路向[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志伟;;技术活动与人的生成——兼论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孙筱泠;;责任与应答——海德格尔原伦理学初探[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迪;试论情境型试卷——高考语文试卷的实用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明珠;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崔鲮丽;中国古典诗词时间审美感悟的三种境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哲;与生命相遇[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婷;生物技术发展困境及其人文反思[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伟;论现象学引入教育哲学视野之意义[J];海南师院学报;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德新;胡芳毅;;论当代人生命意识的构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刘晓燕;;青少年生命意识的缺失与加强学校生命教育的途径[J];学理论;2009年27期

3 王学风;张霞;;青少年生命意识与生命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以广州市为个案[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年03期

4 金树培;;生命意识:教育的基本命题[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程锡俊;;对学校教育中加强生命意识教育的思考[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钱炜琼;孙玉丽;;学校精神文化的生命意蕴[J];当代教育科学;2010年12期

7 王晓丽;;生命视野下的教师课堂教学改革[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2期

8 李四海;教育的终极目的:让人活得更有尊严——今日之教育就是明日之中国[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08期

9 陈文;;试论教育的生命价值意蕴[J];南平师专学报;2006年01期

10 王珂;郑红霞;;关爱教师——从生命教育谈起[J];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姚月红;;大学生生命意识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探讨[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2 戴艳;谢珏涵;;震后灾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与学习倦怠、心理复原力、生命意义感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陆宝初;;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渗透现代意识[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4 申学峰;;生命型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命理念观照[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丽萍;语文教育应渗透生命意识[N];广西日报;2004年

2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刘慧;唤醒一个民族的生命意识[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冯建军;生命教育在于唤醒人的生命意识[N];人民政协报;2006年

4 熊丙奇;以高度的生命意识呵护孩子[N];联合时报;2011年

5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校长 王定新;我理解的教师精神[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校长 王定新;走进人文的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李培超;环境伦理学需要“本土化”[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记者  初霞;中小学生安全读本免费发放[N];哈尔滨日报;2006年

9 山东省莱州市教研室教科所 彭慧;学校管理文化的生态特质[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著名教育专家 徐国静;请不要站在孩子的对立面[N];中国教育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萍;教育现象学方法及其应用[D];河南大学;2010年

2 徐辉富;教育研究的现象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卡静;中学生生命意识、生存技能和生命意义感现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吴丹绮;生命视野中的教师角色转换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涤非;论生命意识教育[D];河南大学;2007年

4 李卿博;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观:一种现象学视角[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5 冯学敏;道德教育视野下的生命意识教育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芳;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生命意识的培养[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小菲;生活体验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8 马鸥;基于现象学与教育现象学的多元智能理论及教育应用评析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9 程红艳;生命与教育——呼唤教育的生命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代文叶;教育现象学视域下教育机智生成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806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12806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b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